香港各行各业语言忌讳:医护忌用麦麦送 这业界怕说“新年快乐”

撰文: 红出版集团
出版:更新:

年龄与遵守语言忌讳存在正向关系。此点亦与行业访问的互相印证,婚礼、粮油杂货界别及金融界别的人士同时表示,年轻的从业员及客户较年长者更不倾向于遵守语言忌讳。即使遵守,很有可能是基于行业传统及避免开罪其他年长人士。如年轻新人本身没有语言忌讳和找风水师“择吉日”,但基于尊重出席婚礼的长辈特别是新人父母的意见,最后都会选择遵守忌讳及遵循传统。(本文节录自《粤语忌讳现象的语言学研究》。)

文:王晋熙(香港大学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发展主任)

至于有关语言忌讳的传承,问卷发现父母教育是语言忌讳传承的最主要途径,共73%受访者表示“父母曾教过自己有关粤语语言忌讳的知识”。其次为老师,共42%受访者表示“老师曾教过自己有关粤语语言忌讳的知识”。更有94%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向子女教授粤语语言忌讳的知识。

【懒人包】部分医护为何不用麦麦送?“劳斯莱斯”又是什么意思?一个图辑看清香港各行各业的语言忌讳(点图放大阅读相关内容精华):

+18

值得注意是,最年轻组别(18-30 岁),大部分的受访者(52%)表示“老师曾教过自己有关粤语语言忌讳的知识”,该组别大部分的受访者(80%)表示自己“曾因触犯语言忌讳而受到责备”,该组别更有8% 受访者表示自己“曾因触犯语言忌讳而受到体罚”。三项数字远超其他年龄组别。由此推论,年轻一代自己未必遵守甚或了解语言忌讳,但其师长会刻意教导语言忌讳,甚至惩罚年轻犯禁者。此发现印证本文分析框架及Keith Allan 的观点,即使当代人不尽然相信触犯语言忌讳会导致不幸,但基于传统及社会规范等人为因素,使语言忌讳仍然流传。

最后,有关香港行业语言忌讳,问卷调查发现半数受访者表示因“行业惯性”而遵守语言忌讳。另外,为了解各行业的语言忌讳及语言忌讳在该行业的更迭状况,本研究分别访问了粮油杂货业、婚礼业、金融业及医护业业者。综合问卷调查及行业访问两组研究,发现各行业的语言忌讳有以下特点。

一、不同行业的语言忌讳有一定的共通性

医护界人士忌讳“死”字,故不编有“四”字编号的病床。婚礼场地同样忌讳“死”字,故不编有“四”字编号的桌号。金融界别同样忌讳“四”,忌讳以“四”作尾数价格的股票。现象反映“死亡”的忌讳与恐惧普遍存在,人们设法在不同场合中避免。

【延伸阅读】“职业伴娘”大爆行业内幕同收费 入行要求极伤自尊:唔可以太靓(点击放大浏览):

+18

此现象亦见于“空”字中,问卷发现,对“空”即“凶”的忌讳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亦为最多受访者所列举的例子。不同行业均以“吉”代“空”,出口商及运输业从业员会以“吉柜”表示“空货柜”;服装业及物业管理业业者惯以“吉房”表示“空房”;科技业业者亦表示忌讳说“空宅”。连同论文前部分援引的地产业,共有五个香港行业会视“空”为忌讳,反映“趋吉避凶”植根于粤语文化中,亦解释本文文首提及为何“交吉”、“吉屋”等语言忌讳会被录入香港多份法律文件中。其次“死亡”、“安危”是粤语人士最为重视的忌讳,此发现与最多人遵守的语言忌讳类别吻合,最多受访者会遵守的语言忌讳类别正是“生死类”及“运势类”。

二、各行业会因应其业务展出独有的语言忌讳

公务员及金融业界特别忌讳“乐”字,因其与“落”同音。而公务员作为官员自然忌讳“落台”及“降职”。而金融业界固然不希望股市及经济“落下”。因此,他们在新年时特别忌讳说“新年快乐”,因其音有“新年时,快快落下”之意。医护界人士把“运尸车”美化成“劳斯莱斯”;“包裹尸体”则以“包糖”婉转代替。而婚礼统筹界忌讳在婚礼场合提及“下一次”和“分开”,原因是相信没有新人结婚会想“下一次再结婚”和“分开”。可见,行业独有的忌讳往往因应行业的固有业务发展而成,多数只适用于特定行业及场合,而非该行业业者一般不会遵守该些忌讳。如离开婚礼场景,大众并不会对“下一次”有忌讳。非医护界人士亦不会理解何谓“包糖”及“劳斯莱斯”,需要该行业人士解释方会明白。行业的独有忌讳甚至成为“行话”的一部分,梁慧敏云:“警察、律师、医生、教师、侍应……都有自己的行话,这些词汇的通行范围有限,只供某一行业的交际使用,行业以外的人用不著,甚至不了解。”

三、行业的语言忌讳会持续转变与发展

语言忌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社会、文化、经济乃至行业本身而改变。一方面,部分忌讳已经渐被年月冲淡,不再被广泛遵守,如鞋店从前绝不会在农历新年开业,因其时人认为在新年发出“鞋”音(叹气声)会使其全年均会“叹气”度日。然而,时至今天,鞋店及顾客双方均不再遵守此忌讳,在农历新年期间照常营业,甚至作农历新年优惠。

另一方面,不同行业的语言忌讳因应社会而发展,如近年医护人士忌讳使用“麦麦送”服务(麦当劳2009 年推出的24 小时外卖服务),因“麦”与“密”同音,“密密送”使他们联想到“密密为病人送终”和“密密送病人上病房”。因而形成较为“新兴”的忌讳。又如年轻的金融业从业员,发挥创意,想到以“减价股”、“优惠股”来委婉形容股价下跌的股票。

综合“问卷调查”及“行业访问”两项研究,现时粤语语言忌讳现象存在于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及职业中。虽然,他们遵守语言忌讳原因大多不再出于“避免不幸”或“招致神灵不悦”等传统的原因,而更倾向于“礼仪”与“惯性”。年青一代对语言忌讳的态度不如年长者般严谨,但仍有86%受访的年青人会从不同程度遵守语言忌讳。师长教导、家庭传承、行业惯性甚或责罚等社会规范,可以推断语言忌讳的现象将会继续流传。

行业作为语言忌讳的传承关键因素之一,不同行业的语言忌讳有“同”有“异”。“同”者体验于“生死类”、“运势类”等最主流及常用的忌讳;“异”则体现于不同行业的独特情境及服务对象,因而衍生出独特的语言及行为忌讳。最后,语言忌讳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同样会因应社会变迁而更替及发展。

《粤语忌讳现象的语言学研究》书本封面

书名:粤语忌讳现象的语言学研究

作者:王晋熙,现职香港大学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发展主任,香港都会大学粤语辩论队顾问(兼任)。研究兴趣包括粤语的忌讳与委婉、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与教及辩论教学。

【本文获“红出版集团”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