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新闻案|钟沛权重申拥护自由公义等价值 不会因意识形态改变
《立场新闻》被指17篇文章涉煽动案续审,前总编辑钟沛权今(16日)继续自辩,他否认其妻陈沛敏的文章用上“文字狱”一词属煽动,并指法官判刑有时也会用上激烈字眼;他又指《立场》过去曾访问本土派、温和派和建制派的政治人物人,叶刘淑仪、梁美芬等建制派的人士,也会就某些议题回应《立场》,正因《立场》有一定公信力。若控方指《立场》访问不同主张政治人物,便是支持他们,犹如“人格分裂”。钟最后重申,《立场》没有政治蓝图,但拥护如民主自由、公义等价值,作为传媒有许多自我期许和原则,不会因意识形态或利益改变。钟主问完毕,控方称需时准备盘问,案件押后至周四(19日)续审。
不喜欢的字就指是煽动好危险
钟沛权自言不认为涉案15篇文章有煽动的意图,笔者或受访者的意图大多为指出或纠正错误。提及妻子陈沛敏撰写的博客文章《这星期给香港人的通识题》,钟认为内容非毫无根据的指控,没有煽动成份,显然是想指出政权在执法过程的一个错误。钟续指,该文章是关于谭得志被控煽动罪,此事在当时在社会的争议很大。陈沛敏使用到“文字狱”等字眼,钟不认为该用词激烈,反而属评论文章的普遍用字,又称:“如果你唔喜欢既字眼就煽动好危险”。
法官判刑也用激烈字眼
钟另提及两宗暴动案的判刑,法官在判辞中形容示威现场“犹如地狱”、被告声援年轻人的举动“近乎娈童癖”,用字激烈且意料之外地概括。钟指出,即使在严格地决定人身自由的判辞都会用一些激烈字眼,故当无权无势者对权力机关作出批评时,应享有最大的包容。
也有访问温和派及建制派政治人物
钟重申只要受访者真诚表达其政治主张,记者就应如实报道,不能加以粉饰、掩饰,读者应在获充分资料的决定下作出讨论,以决定是否支持受访者。对于控方指《立场》透过新闻报道作出煽动行为,钟否认并解释,他们过去曾访问温和派、本土派、建制派等不同立场的政治人物,他们不可能支持其文章中提及的所有主张,否则将犹如“人格分裂”。
叶刘梁美芬等也曾就某些议题回应
钟另指《立场》报道无意美化或丑化受访者,他们从不会透过歪曲事实、断章取义,去呈现一个不真实的画面。不论政治光谱为何的人,只要有新闻价值,《立场》均希望有机会进行采访,过去田北辰、叶刘淑仪、梁美芬等人亦曾愿意就某些议题回应《立场》,钟认为当中的原因为《立场》有一定的公信力,相信他们不会歪曲事实,否则《立场》不会在中大于2021年发表的传媒公信力调查中获第3名。
投票人数破纪录反映害怕自由被剥夺
钟另提及指,2019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举行时,正值中大、理大示威事件发生后不久,示威当时对港人上班造成很大困难。钟原以为此会造成“几大既反弹”,但该年的选举的投票人数反而破纪录,倾向支持运动的候选人最后更获得了六成的选票。钟认为此反映了一个真正和深层次的问题,即这六成选民关心的并非买楼等设身问题,反而是偏向价值诉求,归根究底都是怕自身自由被剥夺。虽然该六成人的想法不一定正确,但他们代表六成民意,不可以忽视。
立场并无政治蓝图
对于控方指钟沛权和林绍桐透过共同协议、谋划,协助宣传违法行为、政治理念,钟自言与林是同事关系,在新闻工作上必然有合作,但不清楚控方所指的“政治平台”具体所指。钟又称,《立场》并无一个政治蓝图,但有自身所拥护的价值,即民主自由、公义等。钟自言:“你觉得我地戆居又好”,但他们作为传媒对自己有许多自我期许和原则,不会因意识形态、利益等改变。
林有严重身体问题长期病假
钟最后再强调,涉案首12篇文章均由他一人审批,只有他有最终决定权,故他与林绍桐没有合谋协议发布该些文章。林有严重身体问题,他在2020年长期请病假,又因疫情,名义上获准在家工作,实际上获准继续休息,不需工作,故林在该年有一段非常长的时间,并无参与编辑工作。至于最后2篇文章,由于钟已辞职,他在文章出版前对文章完全不知情。
3名被告依次为: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钟沛权(52岁)及林绍桐(34岁),同被控一项“串谋发布或复制煽动刊物罪”。
案件编号:DCCC265/2022
控方指《立场新闻》涉煽动的17篇文章。(详看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