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情绪病患者曾被炒或减薪 患者被标签:年轻人唔挨得先有病
本港每五个人中,就会有一人受到不同程度情绪病困扰。亚洲精神药理协会于今年9月,分别向市民、医生及情绪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近7成情绪病患者表示曾经被质疑工作能力。另有超过一半患者因病情被拒绝聘用、辞退、降职、减薪等。
Kate因曾受校园欺凌,加上各种读书压力,曾打算在学校天台了结自己的生命。后来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并须定期复诊及服用安眠药及血清素。毕业后从事零售业及客户服务的她,曾向上司表明自己患有抑郁症,但上司却指,不能够以有抑郁症作为理由或借口,影响工作表现,部份较年长的同事会贴上标签:“年轻人唔挨得才会有情绪病”。
精神科专科医生王明烁表示,情绪病与其他疾病一样,只要患者及早接受治疗,病情能够得到控制。他呼吁市民了解更多精神健康和情绪障碍,以消除误解。
亚洲精神药理协会今年9月,分别向市民、医生及情绪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340则回应,包括174则市民、106则医生及60则患者回应。结果发现,有66%市民表示,认识的人士当中有情绪病患者。而受访患者中,最多人患有抑郁症,部分患者更患有一种或以上情绪病。
调查发现逾60%患者,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向工作伙伴等人透露自己患有情绪病。主要原因包括,他们认为情绪病患者会在工作期间出现情绪不稳、工作能力较差、担心情绪病患者情绪会突然爆发,而产生攻击性等。同时82%市民认为情绪病患者的工作能力会受到病情影响,主要原因与患者不愿透露患病的原因相约。
调查显示,83%医生认为歧视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病情,包括使患者对社交更加退缩、影响工作表现或情绪、病情加重,以及拒绝或减少覆诊。
调查:雇主对情绪病患者友善程度得分低
超过8成患者认为,情绪病患者求职的难度达6分或以上(10分为非常困难),其中68%患者曾因病情而被质疑工作能力;超过53%患者因病情而被拒绝聘请、辞退、降职、调职、减薪、无法升迁等,以及有90%患者认为,情绪病患者的工作能力会受歧视而影响。另外,分别有20.6%市民、35.8%医生及56.7%情绪病患者认为,本港雇主对情绪病患者友善程度为4分或以下(1分为完全不友善,10分为非常友善)。
情绪病患者Kate在中四时受到校园欺凌,曾被同学排挤,加上读书及文凭试压力,导致情绪大受困扰。当时她曾向班主任、学校老师及社工反映情况却不果。当时亦不敢向家人反映情况,担心得不到他们的理解。结果在多重压力下,Kate开始逃避上学,更曾打算在学校天台了结自己的生命。后来自己向家庭医生求医,并被诊断抑郁症,随后转介她到精神科医生进行治疗。
Kate需服用安眠药及血清素以稳定病情,她第一份工作就是从事零售业及客户服务,由于需要经常复诊,她曾向上司表明自己有抑郁症,却被上司认为,不能够以有抑郁症作理由或借口而影响工作表现,部份较年长的同事会认为,“年轻人唔挨得才会有情绪病”。K她在零售业工作一年后,转做不同工作,现时于一间非牟利机构工作。
康复者:理解和陪伴是最好的良药
经过两年的治疗,Kate抑郁症已有改善,现时毋须再服用药物。她表示,由2019年社会运动到疫情,香港人感受到有压力是正常的事,寄语要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直言理解和陪伴是最好的良药。
王明烁指出,社会对情绪病患者的歧视及误解,令患者不愿意求诊及接受治疗。即使患者鼓起勇气求医,他们又因担心身边人的想法,隐瞒病情。他呼吁市民了解更多精神健康和情绪障碍,以消除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