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易诱情绪病 及早求诊免拖延病情
于香港,每7名香港人中便有1人患有情绪病,例如焦虑症及抑郁症等,而加上近年长期在疫情的阴霾下生活,或更容易诱发情绪病。精神科专科汪嘉佑医生指出:“疫情几乎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模式,导致日常生活节奏紊乱,同时经济环境转差及失业率攀升,不少人因此而承受较大压力,从而诱发情绪病。”
长留家中减社交增磨擦 抑郁症对生活造成多方面影响
为了防疫,不少人经常逗留在家中,容易增加与家人间的磨擦,同时减少了与朋友接触,孤独感油然而生,更易诱发抑郁症。汪医生表示:“当患上抑郁症时,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及负面思想、难以入睡、疲倦及难以集中精神等情况,对家庭及工作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染疫增患抑郁症风险 影响工作表现
不单环境可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有研究显示, 一至两成新冠肺炎康复者更会分别出现焦虑及抑郁的症状,而情况较常于患病后首3个月发生。汪医生忆述,近期有名50多岁的男士受疫情影响而被缩减工时,以致收入减少,而孩子的学业安排亦受疫情影响,令他加倍忧虑,千斤重担令他压力倍增。即使后来经济环境随疫情放缓而好转,患者亦没有动力工作,开始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而受新冠病毒感染后,患者的症状更为明显,最终求医并确诊抑郁症。
延误诊治或增治疗难度 治疗协助患者重回生活轨道
汪医生提醒:“延误诊治或增加治疗难度,令患者需更长时间康复,抑郁症更可令患者出现自杀念头,绝对不能忽视。”目前治疗抑郁症主要以药物为主,抗抑郁药可助调节脑部情绪系统的神经传递物质,例如血清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有助患者减轻负面情绪以及提升动力和集中力,医生亦会视乎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而处方及调校药物,或会安排物理性治疗如脑磁激治疗,利用磁力脉冲刺激脑内负责情绪控制的部位。除了药物及物理性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社工辅导等亦可助患者改善情绪,协助患者尽快回复原有生活。
保持心境开朗 宜掌握生活节奏
疫情反复,医学界亦就感染新冠肺炎后出现的抑郁情况积极进行研究。如希望减低患上情绪病的风险,汪医生建议大众可计划日程以尽量掌握生活节奏,并透过发掘兴趣、如阅读等方式充实行程,同时与亲友以网络等形式保持联系。面对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亦建议以开放客观的态度吸收新闻及社交媒体的资讯,以保持心境开朗。
(以上资讯由汪嘉佑医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