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土地大辩论“厚此薄彼” 林郑小心变“曾荫权2.0”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将就18个土地供应选项作公众咨询,预计由4月26日起展开为期5个月的“土地大辩论”,处理公众关注的住屋问题。然而,港府近几日的言论却引来非议。事关不论是小组主席黄远辉,还是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连咨询都未展开,已展现出明显倾向,主张“公私营合作”的选项,发展闲置农地。
可以预期,咨询最具争议的两大著墨点,将会是公私营合作以及私人游乐场地用地(尤其是粉岭高尔夫球场)。然而,主理政策者在咨询未开始之前,已经倾向极具争议的前者,却对有强烈民意要求的后者置若罔闻,非但呈现出“厚此薄彼”之势,更明显与民意有相当距离。
回看前特首曾荫权,当年也曾就资助置业作公众咨询,最终决定“力排众议”拒绝复建居屋。可是此举继续点燃民怨之余,中央政府官员也看不过眼,最后港府落后“跪低”收场。林郑月娥政府的所为,如今俨然是在走同一轨迹上。
延伸阅读:黄远辉倡新公私营合作 交通基建作诱因 善用发展商农地储备
公私营合作惹质疑多 易沦发展商肥猪肉
黄远辉前日(14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可考虑一种“新公私营合作”模式,由公帑设立交通基建,向私人发展商提供诱因改划土地;陈智思昨日(15日)出席活动时,更指出公私营合作是可考虑的方案,落实较快,发展商有利可图,是“双赢方案”。
连续两日高姿势造势,公私营合作模式更令人关注。首先得厘清一点,推动公私营合作本身并非“万恶”,关键是如何执行。问题正正在于,由董建华到曾荫权,再到梁振英和林郑月娥,特区政府20多年来都摆脱不到“施政偏重地产商”的质疑。
据《香港01》前日报道,四大发展商如今坐拥约1.045亿平方呎农地(约1,000公顷),其中恒基占近半。黄远辉在访问中表示,日后的新公私营合作项目之中,私人发展商需要补足地价,具体执行要交由政府以外的“独立机制”处理,但语焉不详。政府至今确实也没有解释过,日后如要推动公私营合作发展,如何可防止私人发展商透过囤积土地,在发展项目中获得不合理的利益。
如此情况下,政府仍草草表态支持,很难不令公众怀疑,建屋主导权最终会落在发展商手上,最后基建是有了,楼是建了,但倒头来还是一幢幢贵价的豪宅,大众市民难以负担。发展商钱是照赚,路是公帑建的,公营房屋数目却继续不达标。
延伸阅读:四大地产商拥千公顷农地 尹兆坚批公私营合作建屋或沦官商勾结
《收回土地条例》只针对平民 对发展商却怕“䜣讼”
《香港01》和部分民间团体一直主张,政府面对发展商囤积大量土地,理应动用《收回土地条例》,亦需拿出应有魄力,尽早拍板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缓解迫切的土地房屋需要。对于《收回土地条例》这一把尚方宝剑,政府针对民间并不手软,偏偏谈及要用来收回发展商的闲置农地,却每每以“引起争议、诉讼”为由推搪;黄远辉日前更加直指,恐怕高球场的争议,会阻碍土地大辩论。
偏偏,政府对于不损害甚至可能有利地产商的选项,姿态上会变得很有决心。政府去年推动元朗横洲发展计划,引用过《收回土地条例》,同样遇到当地居民反对,最后仍然一锤定音;民间对公私营合作安排有广泛质疑,政府也未能交出具说服力方案。
以上种种,令人怀疑政府已有强烈的预设立场,所谓的公众咨询只是一场“大龙凤”。
延伸阅读:【01观点】不肯引用收回土地条例 将发展主导权拱手相让地产党
曾荫权宁扭曲民意 拒复建居屋
对于重大的政策议题,政府在未咨询前有一定程度立场,本身不一定是大问题。因为拿得出来咨询的建议,表示政府已对议题有一定看法,只是具体细节需要吸纳公众意见。不过,至为关键的,是政府自身要对民情有一定掌握,切身了解公众需要,就算最终未必百分百按照咨询结果下决定,也不能过份背离民意。
对此,前特首曾荫权可说有“切肤之痛”。2009年前后,楼价开始失控,市民置业困难。当时民间不少声音认为,停建居屋措施已不合时宜,政府应该复建。可是曾荫权政府深恐楼市爆破,各级官员在不同场合中,都多次否定这个建议。
在2010年5月,由于民怨继续升温,政府终就资助置业问题作公众咨询,其中复建居屋是重点。最终,得出的结果是赞成复建居屋意见占多数,但时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表示,由于咨询之中“不乏强烈反对复建居屋声音”,结果政府仍然决定不复建居屋。外界批评,政府选择性聆听意见,咨询之前已有定案。
中央施压 港府“跪低”收场
可是,由于政府仍然拿不出方法增加可负担的住屋供应,问题一直毫无改善。2011年6月,时任港澳办主任王光亚访港期间,直指港府处理房屋问题不力,又警告若处理不当,将会变成政治问题。
事后,曾荫权重新研究居屋事宜。时任中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也承认,房屋问题是政府当时讨论焦点,而复建居屋的声音若不回应,市民会认为政府继续坐视住屋问题不理。最终在同年10月,曾荫权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之中,宣布复建新居屋。
延伸阅读:【土地大辩论】黄远辉:咨询强调3项信息 短中期土地短缺严峻
习近平已提醒香港住屋问题严重 港府不应重蹈覆辙
今届政府上任已近一年,楼价对照曾荫权时代,继续有升无跌,由基层㓥房户到中产,都在面对不同形式的住屋问题,居屋呎价破万及申请创40年来收表新高,都为林郑班子留下一个又一个房策失败烙印。
此外,土地供应专责小组至今召开十多次会议,讨论过如此多的土地选项,如今却有强烈的迹象显示,政府是有意导向一个不符民意的结论。
林郑月娥去年提出首置上车盘,当局正正“吹风”会用公私营合作模式发展,因此外界密切关注。然而,政府至今未能交出一个让大众信任的方案,确保公私营合作不会沦为发展商肥猪肉,便草草表态力撑,另一边厢却拒绝动用《土地收回条例》收回囤积土地,更淡化民间对收回粉岭高球场的强烈意愿,令人慨叹“人类总要重复同样的错误”。
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访港时,直接提到香港“住房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已然明示要现届政府尽速解决问题。若港府仍然不敢触动某些既得利益阶层,继续选择故步自封,任由民怨恶化到临界点、届时当中央政府进一步施加压力时,可谓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