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官员无视审计报告 10年问题无纠正 审计署沦为无牙虎
审计署每年两度发表衡工量值式的报告,监察公营部门的表现及公帑运用。《香港01》记者翻查自1999年起的审计报告,发现平均每个部门受审核七次。
不少部门屡批不改,官员出席立法会帐委会聆讯仅仅重复“已作出跟进”、“会深入研究”等虚无回应,有甚者拖逾十年不纠正问题,令帐委会成员叹谓“骂得再狠又如何?他们(受审核部门)没有后果啊”。
上月22日,审计署公布最新一期审计报告,18年内受审核30次的教育局再次榜上有名:报告揭发知专设计学院超收四成学生,另有九成新老师属短期合约,影响教学质素,毕业生就业率亦未能达标。教育局今次的回应,与所有部门每年的回应一样——“同意审计署的建议”,但“同意”过后,有多少实际改善?记者随机检视三个常被审核的政府部门,发现不少问题及建议多年来重复出现,值得大家反思,究竟“同意”是否等于“正视”问题?
问题重复出现 无视审计建议
自1999年开始,在94个受审核的政府部门及公营机构中,食环署受审核次数位居第三(23次,下表),其“管理街市不善”问题更三度出现。审计署于2003年10月、2008年10月及2015年4月的报告中,重复指出食环署辖下街市的空置率高,斥署方未有评估街市的市场经营能力,并建议关闭部分高亏损的街市和熟食市场,惟署方置之不理,亏损金额已由2007至2008年度的1.6亿元,增加至2013至14年度的2.38亿元。除此,审计署先后于2008年及2015年的报告,建议食环署收回为部分街市代缴的差饷及空调成本,以改善成本效益,惟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社会福利署则15次受审核,在2002年3月“长者住宿服务”及2014年10月“为长者提供的长期护理服务”的报告中,曾重复出现买位院舍宿位服务质素较资助院舍低的问题,令长者不愿入住。前者指“大部分长者宁愿轮候35个月才入住资助宿位,也不愿意接受只需轮候11个月的买位宿位”,故建议社署划一所有津助宿位的服务水平;事隔12年,后者批“虽然‘改善买位计划’宿位已订立较高的质素标准,但仍未能与津助或合约安老院舍看齐”,结果在中央轮候册上,表示愿意入住该计划宿位的申请人比率,由2009年的7%减少至2014年的5%。
对于社署监管院舍的巡查次数,上述两份报告亦指署方未达目标。社署辖下有四支督察队,定期视察安老院舍,但2002年的报告揭发“没有遵从社署的视察次数规定”,又批评其监察工作无效率;而2014年,审计署再次指出社署“未能经常达到其定下的巡查目标”,当中有逾七成(24间)属高风险级别的安老院舍。
不过梁提到,要解决审计报告提及的问题,需要调动政府部门的内部资源和人手,惟他们只负责监察,而非行政机关,没有调动资源的权力,故难以令失职部门带来实际后果,正如他们无力追究汤显明,只可留待律政司等执法部门处理一样。“我的要求是,政府应该调配更多资源,用更多时间处理帐委会的建议。”梁认为审计署和帐委会已有足够权力,但承认即使他们骂得再狠,如果政府没有改善决心,官员亦“没有后果”。
正因没有后果、官员毋须问责,审计报告年复年的批评和建议,及官员没有建设性的回应,渐成常态。今届政府若要展现施政新风、提升施政效率,必须打破官僚心态、正视有关问题、严格要求执行部门落实审计建议。
上文收录自第89期《香港01》周报(2017年12月4日),原文标题为《谁令审计报告沦为无牙老虎?》,现题为编辑重拟。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12月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88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