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政府部门浪费地皮互卸膊 葵涌货仓丢空十年仍未发展
本港土地供应问题向来备受关注,政府一直称物尽其用每幅土地,不过审计署就发现即使负责部门找出优先处理的土地,政府各部门却互相“卸膊”,有用地通过发展建议2年后仍在“晒太阳”,亦有土地自90年代收购至今,仍未有开展相关工程,空置近10年至本月才正式清拆。
政府于2013年起每年选85幅土地,检视使用情况,以便找出未尽其用的政府土地重新发展,一般程序而言,在收到规划署的意见后,产业署会检视初步选出的土地建议,交由产业策略小组审批,小组于2011至2015年间找出的18幅未尽其用的政府土地,其中14幅获小组通过作重新发展。
审计署追查14幅土地现时的发展进度,发现仅得位于长沙湾的土地于2014年出售,其余仍在规划中。2015获通过发展 两年仍未有望进展
当中土地使用率最低的前海港水力实验室,占地6,860平方米的单幢楼宇,康文署于2003年接手用作贮存博物馆藏品及太空馆货仓等用途。审计署指该用地于2015年通过产业署建议,把用地发展为政府贮存中心,计划可提供的楼面面积,由原来的2,500平方米,提升至18,300平方米。
由于康文署为该用地的使用者,产业署认为应由其担任工程项目的倡议部门,惟康文署对方案有保留,双方一直拉锯至今年9月,仍未决定工程项目的倡议部门。
用地空置十年仍未决定用途
此外,审计署亦发现有部分用地空置10年仍未有重新规划,例如位于葵涌业成街5至7号的政府自置货仓,占地约1,505平方米,楼高4层。该货仓早前拟定用作兴建葵涌环回路,政府于1990年与业主达成共识,以补地价500万交换一幅同样位于葵涌的地皮。
不过,审计署批评该货仓自收购至今,经过26年运输署仍未决定是否会兴建道路,期间用作短期用途。直至2012年,产业策略小组要求运输署进行评估,运输署才于2014年10月向产业署确定,该用地于2026年前没有需要进行道路工程,及后建筑署于今年5月取得拨款拆卸货仓,惟货仓已空置约10年。
未有文件纪录拣选理由审计署续指,产业署于今年选出15幅土地供产业策略小组考虑,最终拣选其中4幅作进一步考虑,但产业署没有任何文件纪录拣选该4幅土地的理据,而当中有2幅的使用率超过9成,亦被规划署评为不可增加发展密度;至于未被拣选的土地,有部分零使用率,审计署认为日后产业署需要将拣选理据纪录在案,以及定立发展的先后次序。
另审计署发现政府产业资讯系统记录“甩漏”,在抽样检查发现,最少有8项的物业没有土地资料的纪录,包括数码港污水处理厂、卢押道和告士打道垃圾收集站等,亦有未有更新部分政府状况,如观塘政府合署已拆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