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火车作隔离病房 印度“土法”抗疫设施挨过新冠疫情
新冠疫症近日在不少地区似乎开始有“死灰复燃”迹象,如早前举办奥运会的法国巴黎,不少参赛选手确诊,令人担心疫情会再次升温。本港虽然疫情早已缓和,但不少呼吸道疾病似乎仍有相当传播力,病菌仍然活跃。笔者早前于印度与当地业界论及过去的新冠疫情,原来疫情高峰期时当地曾以不少“土法”方式去抗疫,情况较香港严峻更多,庆幸终从抗疫战中撑过来。笔者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市民更应装备好自己以防传播病卷土重来,所谓“唔怕一万,至怕万一”,应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减低染病机会。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早前有政府专家顾问成员在电台节目透露,巴黎上月底录得4.5万宗新冠确诊个案,远超香港处于的西太平洋地区10倍。即使本港疫情防控情况良好,但新冠病毒活跃程度在过去数周持续上升,情况不容忽视,特别是院舍传播增多,情况尤其亦令人关注。
笔者想起早前远赴印度参与国际工程会议时,曾与当地建筑及医疗工程业界谈起新冠爆发初期的情况,此抗疫经历对他们来说仍犹有余悸。当地工程界透露,印度全国在2020年疫情爆发不久,已开始封城多个星期,其后扩大至多月抗疫,但由于当地人口数目太庞大,以致物资和药物、甚至医用樽装氧气均长时间短缺,隔离设施亦无法应付需求。
当地政府为应付所需,藉全国封城、下令部分公共交通及铁路停止运作之际,想出利用火车车厢去改装成隔离设施,以纾缓严重供不应求的病床压力。据知当地政府于疫情初期改装了5,000节老旧火车,建成至少8万张隔离病床,其中部分车厢更被改装成厕所及淋浴间。虽然有意见认为火车车厢的防感染能力有限,但在当地资源紧绌下,此方法已算是因地制宜的病人隔离“良策”。
不过,当地所推行的封城措施助力有限,亦估计因难以严格执行所有限制,据当地业界透露,当年2020年疫情初段由3月底至4月中封城期间,短短大半个月内确诊个案仍由不足一千宗大幅增至多达一万宗,反映所推行的措施难以有效阻截病毒全面散播。当地业界承认,印度当时全国医院内的隔离病床数量,根本不足以应付13亿庞大人口,特别其挤逼、多达数百万人居住的贫民区,灾情格外严重,死亡数字无法估量,令人惋惜,亦为当地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与世界不少地区一般,印度部分大城市在疫症期间医院保护衣物严重不足,有指医护人员需将雨衣当成防护衣物之用,甚至部分地区连保护眼罩等物资亦欠奉。笔者与当地业内人士说起昔日抗疫时刻,身同感受,仍不禁捏一把汗。
如今回想,本港爆疫初期笔者授命在短时间内想出可行的防感染通风设计方案,并在现有公立医院内改装出香港独有的“二线隔离病房”。当年为应对疫情迅速来袭,更要在七天内硏究如何将“亚洲博览馆”一号馆改建成有五百张病床的社区治疗中心,作病人隔离治疗之用,其后更需在二号馆进行改装等,此紧急情况至今仍历历在目,现今偶尔午夜梦回,回想当时隔离病房赶工时面对的难处及所承受的压力仍紧张得心手冒汗。庆幸疫情已过,总算可松一口气,却未忘怀各界人士及同事们并肩抗疫的难忘时刻。
早前正值奥运赛事热播,想起香港运动员争胜的“香港精神”,信必也许与当年香港社会各界共同抗疫的决心及成果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毕竟不少人在是次疫症中失去所爱,故这场港人奋勇打下的“抗疫战”亦不必计较是“打胜仗”与否。而近日政府宣布拆卸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设施时,笔者倒甚有感触,因当时该建筑工程使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建成隔离病房,笔者因曾早于2020年2月已创出使用组装合成设计高规格隔离病房,并在同年5月建成原型,义务提供给亚博馆社区治疗中心使用,所以给予了不少意见,亦与承建商分享这种隔离通风设计的理念及心得,故少不免感唏嘘。
现时各地须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但潜藏的病毒仍挥之不去,时有出现,引发感染。笔者认为今天市民在防疫上不应完全掉以轻心,而应该继续接种疫苗或加强剂。若遇上人多挤逼的环境,如进出机场或搭乘公共交通运输等,应尽量戴上口罩减少被感染风险,尤其在外游带同小童期间更要谨慎,切忌因一时松懈令传染病有机可乘再次乘虚而入,影响一家大小的健康。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