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应加强改善通风 若有资助或能鼓励企业作长远投资
各地新冠疫情似乎已逐渐缓和,不过其他呼吸道疾病,例如季节性流感等,感染个案似乎有持续上升的迹象,对民众健康及公共卫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做好各类疫情随时来犯的准备,包括提醒市民适时注射疫苗的重要性、加强两岸三地的传播病防范演练等,各类公共场所,包括食肆及商场的通风配套设施经新冠疫情后亦有待改善,防患于未然。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第77届世界卫生大会于今年5月底至6月初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大会主题正正是“一切为了健康,人人享有健康”。而面对本港流感高峰期持续,政府早前亦在立法会会议上提到要应对重大传染病大流行,当局以减低人类受感染的风险为本作准备,包括定期进行公共卫生演练及提供感染控制训练等。恰巧亦与世卫大会的主题互相呼应,反映各地政府即使在后疫情时代,亦未敢轻看传染病重来的风险。
事实上新冠肺炎大流行后,各地区都有提出非医疗性预防感染的室内通风相关国际标准和指南,或提出提升现有通风标准。在2023年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 (ASHRAE) 更新了提供通风、过滤和空气清洁建议,以减少商业、机构和住宅建筑中的病毒传播,包括关于最低室外空气通风率、空气过滤和空气清洁技术的指导。同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建筑物通风指南也在2023年作出改善通风和空气过滤的建议,以减少各种建筑型别中新冠病毒和未来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欧洲标准的EN 16798-3:2017 亦规定了建筑物的通风要求,以提供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以防止传染病透过空气传播,当中涵盖通风系统的设计、操作和维护。近期而同属欧洲的 CEN/TS 17676:2022 技术规范,也提供室内空气品质、通风和空气过滤指南,以减少非医疗保健环境中呼吸道感染的空气传播。国际的 ISO 21416:2022 规定了暖通冷气机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要求和建议,以缓解传染病在建筑物中的传播,当中涵盖通风率、空气过滤、空气消毒和监测。这些标准和指南的关键主旨是增加室外空气通风,改善空气过滤,利用空气清洁技术,以及加强暖通冷气机系统的监控和维护,以最佳化室内空气品质和感染控制。
其实政府对应对传播病大流行亦作出了不少防范措施,除了本地的跨区或跨部门演练,亦包括联同大湾区等的两岸三地演练,甚至过去亦曾与世卫组织进行演习,反映出大家对防范疫症重来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当局亦继续加强向市民宣传接种各类疫苗或加强剂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除了此类较直接的防疫措施,公众场所内的感染控制亦不容忽视,包括改善通风或抽气等措施。
笔者认为,在疫情过后,不少人逐渐忘却通风对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包括不少发展商或业主代表等,对改善通风有助减少传播病传播机会的说法存疑,亦是通风问题被忽视的主因。即使世卫由在疫情初期时指新冠病毒主要经飞沫传播,而后来已改称有限度的空气传播,反映通风不良的环境或增加传播病毒的机会。
另外,改善通风系统的成本也不低,加上维修保养费用,变相加大整体经营成本,对小企业或小型餐厅来说是经营障碍,在现时经济情况下更百上加斤,故改善通风更不是他们需优先处理的问题;而此类措施加装后不易察觉其好处,亦令业主或餐厅东主欠缺积极处理的动力。即使有业主或东主愿意处理,通风系统的复杂性亦可能涉及不少工程成本,亦未必容易以较低洗费觅得相关专业人士处理。
笔者认为,现时传播病传播情况亦算受控,在下一波疫情爆发前大家应居安思危,做好准备,尤其在公共地方通风情况方面更需大力改善。除了提高整体通风标准或设立指标外,政府亦可带头推行,甚至考虑透过某种基金或资助等措施去鼓励业界提高通风标准,就算在经济增长放慢情况下,期望可让业界更有意欲推行相关投资,对长远打造一个健康社会亦大有裨益。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