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七】台湾教授看香港欺凌:学校没告诉你的事

撰文: 林嘉淇
出版:更新:

研究台港两地校园欺凌问题的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陈季康在年初发表的研究报告是从两岸三地出发,探讨香港、台湾及天津的校园欺凌问题,以及事件对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影响。他不是第一次参与本地调查研究,说到研究过程面对的困难,陈季康说最大阻碍是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有校长说:‘我们学校是band 1(第一派位组别),学生很优秀,不存在欺凌问题,因此不需要调查。’有些最初同意,后来却改变主意,理由是他们质疑我会不会把data(数据)公开出去,即使我早已解释资料绝对保密;他们亦怀疑我是不是其他人找来探他们的‘底’。”学校对校园欺凌说不—不是指杜绝校园欺凌,而是不许聊丶不许讨论。

香港的学校态度较被动,而且比较保护自己。
陈季康

他又提到将于今年年中或年末发表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师生欺凌情况,同样以两岸三地作比较。不过,涉及老师对学生的性骚扰事件或是牵涉到性的提问,香港的学校是“不准问”,台湾与内地却完全没有问题,没有学校谢绝调查。

“香港的学校态度较被动,而且比较保护自己。”陈季康理解校方的担忧,害怕万一出现什么情况,家长甚至是外界会对学校有负面印象,影响学校声誉。因为香港的学校互相竞争,一旦爆出欺凌案件,直接影响到来年的收生表现。

“当然,台湾也有竞争情况。学校大部份也是公立,校方必须配合(大政策)。如果学校出现欺凌事件,要面对很多(从中央而来的)资源问题。”

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陈季康说,香港学校的保护意识强,校园欺凌是禁忌。(邓倩萤摄)
香港现在就是台湾二十年前的样子,那时候,(台湾的)教育部和中央也只懂喊口号:‘我们不能容忍怎样怎样。’
陈季康

作为在香港教书的台湾人,对陈季康而言,研究范围自然离不开港台,也少不免比较两地的差异,“香港现在就是台湾二十年前的样子,那时候,(台湾的)教育部和中央也只懂喊口号:‘我们不能容忍怎样怎样’,可是都没有具体的措施。”

陈季康认为,2010年在台湾发生的八德国中事件,令社会开始正视校园欺凌问题。此前,台湾陆陆续续出现零星的校园欺凌案件,一直有不同团体倡议政府要有所作为。

八德国中事件发生时,正值市长及市议员选举,迫使执政者必须回应坊间的声音,最终间接催生了针对校园欺凌的处理程序及方法的《校园霸凌防制准则》(下称《准则》)。由此可见,台湾的“反欺凌”也是经过长时间酝酿,并不是一步到位。

2010年,台湾桃园县八德国中被爆出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包括女学生遭强逼拍摄裸照、学生带西瓜刀回校。而且爆出有自称黑社会背景的学生言语威胁教师,校长为免事件闹大,要求老师缄默。后来,有教师向立法委员披露事件,并发起联署,要求校长下台。最终,时任教育部长亲自到校了解情况,校长因此离职。

教局推“零容忍” 口号多于行动

(香港)口号就喊得愈来愈多……很怀疑他们(官员)是不是真的知道什么叫‘零容忍’政策,他们以为的零容忍政策是不容许(欺凌)出现,这是没错的,但是,(应该的做法)是在于预防,而不是在于处理。也许方向错误了,‘零容忍’背后需要很多配套措施。
陈季康

陈季康来港十年,问到这些年间校园欺凌的情况可有慢慢改善?“没有,口号就喊得愈来愈多。”他特别提到教育局的“零容忍”政策。翻查传媒报道,最早提出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是2005年时任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往后每次爆出校园欺凌事件,教育局发言人都会以“零容忍”回应。实际措施如何呢?

教育局回应指,《学校行政手册》及学校通告为学校处理及预防欺凌事件提供清晰指引。当局建议学校采用“全校参与”模式,以清晰的“零容忍”立场,“采取积极措施以防止欺凌事件发生,亦须制定妥善的举报机制与处理程序,确保学生在校的安全。”

学校可“自行决定”上报欺凌案件,有多少欺凌就这样被掩埋?(资料图片)

《学校行政手册》提到学校须以“教育、辅导和保护学生”角度处理欺凌事件,亦列出“学校处理欺凌事件流程图”,要求学校按程序介入及跟进。但教育局在当中的角色,似乎不见踪影。

有趣的是,说学校可“自行决定”是否上报欺凌案件。教育局在立法会回应时,说没有个案处理进度的相关资料,因每宗个案的特殊性各有不同。

对此,学校训导组老师阿敏表示,没有听过须上报欺凌事件。她形容,教育局很少管学生事务,坊间有不少机构处理学童个案,如学生出现家庭问题会找社会福利署,而出现严重欺凌个案,学校会通知警方,而不是教育局。教育局最关心的是“学生缺课”,而不是“校园欺凌”。

陈季康坦言,“我很怀疑他们(官员)是不是真的知道什么叫‘零容忍’政策,他们以为的零容忍政策是不容许(欺凌)出现,这是没错的,但是,(应该的做法)是在于预防,而不是在于处理。也许方向错误了,‘零容忍’背后需要很多配套措施。”

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陈季康感慨,教育局推行的“零容忍”措施没官员所说那么动听,口号多于实际行动。(邓倩萤摄)

他所理解的零容忍,是绝对不容许有任何形式的欺凌出现,在欺凌的种子萌芽便要立即根除,“今天有同学只是小小的掐你耳朵,已让你觉得不舒服。当获得通报这个事后,学校就应开始追查,要追到底,这才是零容忍。”可是,他觉得香港目前的“零容忍”措施没官员所说的那么动听,是口号多于实际行动。

在台湾,又是如何处理校园欺凌呢?请继续阅读:【校园欺凌.八】从台湾的反霸凌 我们学到什么?

上文节录自第169期《香港01》周报(2019年7月2日)《香港学生:学业第二,欺凌第一 — 孩子的庇护所缘何成为欺凌温床?》系列报道中的《不以巴掌还巴掌 和解出路何在?》。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