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01山记】边境山野多碉堡 发展洪流哪天到?想睇就趁早

撰文: 颜铭辉
出版:更新:

今次是第2次跟随废墟达人刘李林行山,上次行湾仔,今次远征新界东北,踏上边界旁的山岭,游览军事遗迹。
无论是行白花山,还是上白虎山,抑或是勇闯山咀村的后山,行边境地区与香港其他地方的最大分别是,你会猛然发现深圳是那么近!近到难以置信!
那边尽是闹市及楼盘,这边则是掩藏废墟遗迹的山野村落,随边境禁区在前年开放,莲塘口岸亦快将完工,这块土地未来会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趁发展的步伐尚未来到,还是赶快去看看。

《01山记》是记者上山采访后,以第一身写下旅程上的所见所闻。

以前的嚤啰楼有英军驻守,现已荒废。(颜铭辉摄)
通往上层的楼梯已经破烂。(颜铭辉摄)
墙上有彷古告示,由后上贴上去的。(颜铭辉摄)
嚤啰楼的墙上有涂鸦。(颜铭辉摄)

政府在前年初实施最后阶段的禁区开放计划,释出超过900公顷的土地。在近3年,香港的行山友、单车友、军事迷、废摄爱好者等纷纷出动,探索这片被列为禁区几十年的土地。由于禁区受限制发展,所以沙头角及打鼓岭一带有很多废墟及荒地,也没有铺得美轮美奂的行山径,仿佛仍是几十年前的香港。

记者今次参与“沙头角故事馆”举办的东北军事废墟游,由《香港废墟导赏》作者刘李林(刘sir)带领。上次我跟刘sir到湾仔行山寻废墟,大开眼界,所以今次希望再在刘sir身上了解香港废墟的故事。

嚤啰楼很猛鬼?

今次东北废墟之旅的第一站是嚤啰楼,那是一个荒废了的前英军的警备站,以前曾有印度藉英兵驻守,因而得名。刘sir在入去前跟大家讲鬼故,他有一次访嚤啰楼,向附近的村民查询,而村民第一句就说嚤啰楼很猛鬼,住了超过30年都未入过去!村民还告诉刘sir,曾经有人在嚤啰楼睡觉过夜,翌日起来竟然是卧在马路中间。刘sir当然不怕,那次在嚤啰楼拍了很多照片,但回到家后,他发现相机内的嚤啰楼照片不见!不过,他表示之后再来,就没有古怪事发生。

嚤啰楼有两层,但通往上层的楼梯破烂,无法上去。嚤啰楼的下层除了有涂鸦,还有两张有点复古味道的告示,提醒人们别要随地吐痰。难道这张是当年遗留下来的告示?不,刘sir表示在不少军事废墟,都有人贴上彷古设计的海报,这两张也不例外。此外,嚤啰楼后面有间独立的小石屋,入面有两个厕格;刘sir讲过英军注重卫生,通常军事设施附近都有厕所。

嚤啰楼的门廊,藤蔓从上层垂下,令整个环境有点阴深的感觉。(颜铭辉摄)
嚤啰楼附近有间小石屋。(颜铭辉摄)
走入去一看,原来是厕所,入面有两个厕格。(颜铭辉摄)
位于路边的荒废高脚屋,原来是以前的“藏宝屋”。(颜铭辉摄)
从下面望上楼梯后,见到写住“上落平安”的涂鸦。(颜铭辉摄)
白花山十分接近边境,从山顶望下去,几乎全是深圳的景色。(颜铭辉摄)
白花山上由日军兴建的碉堡。(颜铭辉摄)

多角度看白花山上的日军碉堡(按图放大)

+2

离开嚤啰楼后,我们沿莲麻坑路,路经一间荒废了的高脚屋。以前常常听闻打鼓岭在雨季水浸,而这间高脚屋就是为了预防水浸,若果有大水,村民可以将家中的贵重物件搬进高脚屋,所以刘sir又叫它做“藏宝屋”。这间高脚屋的木楼梯已经烂了,我们只能在屋下望上去,见到楼梯口写住“上落平安”4只字,似是涂鸦。

警察与日军碉堡同处一山

香港与深圳的边界沿深圳河而划,并非一条直线,而白虎山及白花山就位于香港边界中的凸出部分,乃战略要地,所以山上有很多碉堡。先跟刘sir登上不足百米高的白花山,山顶有直升机坪,还有一个二战时日军兴建的碉堡。碉堡用混凝土兴建,结构完好,入面的空间不大,可容纳4至5人。从碉堡内望出去,尽是深圳的景色。刘sir指这座碉堡设计得很仔细,堡顶除了有风向标,边缘还有排水坑。

白虎山位于白花山旁,地势亦较高,所以上面的军事设施更多,最抢眼的是山顶上整座绿色的麦景陶碉堡。麦景陶碉堡并非只得一个,而是有7个!在1949年至1953年间,有大量难民由内地涌来港,时任警务署长麦景陶下令在新界北的山野兴建7座观察哨站,加强边境防卫,阻截非法入境者。现时麦景陶碉堡皆是二级历史建筑,不对外开放。

从白花山看对面白虎山上的麦景陶碉堡。(颜铭辉摄)
在麦景陶碉堡下,有座杂草丛生的日军废荒碉堡。(颜铭辉摄)
政府用铁丝网围住麦景陶碉堡。(颜铭辉摄)
在白虎山的山腰,尚有另一座日军兴建的碉堡,可见日军在二战时对白虎山及白花山的重视。(颜铭辉摄)
白虎山山腰的日军碉堡外貌。(颜铭辉摄)
从白虎山上往北望,山下的工地就是莲塘口岸。(颜铭辉摄)

深圳河两岸发展形成强烈对比

在麦景陶碉堡的铁丝网外,一埋杂草之中,有座碉堡悄悄地伏在路边,那儿有座荒废的日军碉堡。除了山顶外,山腰亦有二战时日军兴建的碉堡,用来抵御盟军的进攻。刘sir带大家在山顶行个圈,指白虎山还有其他日军碉堡,亦有战壕,但路有点难行,所以没有行落去。

在白虎山顶,景色开扬,往北望去,是一个巨大的地盘,那里就是兴建中的莲塘口岸,而口岸旁的楼盘是深圳的新世界四季御园;往南望去,则是打鼓岭的香园围及下香园,全是郊野景色,两者形成强烈相比。望到这个画面,心想不知打鼓岭将来会不会变成深圳那边的样子呢?到时那些日军兴建的碉堡会否被拆去?

日军要防盟军,警察就防非法入境者,但最早在这里建碉堡的可能是村民。走进香园围村,入面有座高4层的碉楼与民房相连。除香园围外,下香围及木湖等附近村庄亦有类似的防卫设施,一来防山贼,二来防其他村落的入侵。在木湖,还有两座瓦窰,但它们就像两像布满丛林的小山丘,没有人导赏的话,很难发现。瓦窰现已荒废,成为蝙蝠的居所。

走进香园围村,大家见不见到碉楼?(颜铭辉摄)
换个方向,从侧面看,清楚见到4层高的碉楼。(颜铭辉摄)
在木湖村,亦有一座防卫用的碉楼。(颜铭辉摄)
探头往入面一影,这座碉楼已经是危楼,不宜内进。(颜铭辉摄)
木湖村有个小山岗,原来是废弃的瓦窰。(颜铭辉摄)

参观日军二战防线

在下午,我们一行人到莲麻坑路的另一边,走进沙头角旁的山咀村,沿小路登上山岗,外界称这座山为日军碉堡山,因为上面有数之不尽的碉堡。从明显山路踏进日军留下的战壕,穿梭军事遗迹之中,每行几步就见到座碉堡,简直有种对碉堡的审美疲劳。由最初兴致勃勃冲入去,到最后行到大概第6座,我及团友们都没有人入去了,大家只在外面拍张照。

这座山岗是日军在二战期间防御盟军收复香港的重要防线,战壕深而长,碉堡处处。这座碉堡山不算难去,我们在路上遇上一团本地游旅行团,几十人前去参观,有老有幼。

图中的不是山路,而是日军所挖的战壕。刘sir表示本身战壕是更加深的,但经多年的山泥倾泻,已经比以前浅了。(颜铭辉摄)
在山咀村的后山上,最多的就是日军所兴建的碉堡。虽然这座碉堡外面写住指挥部,但入过去看,入面很细。(颜铭辉摄)

沿住战壕走,发现更多军事废墟(按图放大)

+4

最后的景点可说是戏玉!我们跟刘sir穿林上山,到另一处山头寻日军山洞,这里并非适合轻松郊游的地方,而且没有熟路的人带领,你就算去到上到那个山头,也找不到那些由日军所建的简陋山洞。

穿林上山探日军废弃山洞

山不高,但路难行,原本我上身只穿短袖衫,但行了一会儿,双臂已不断旁两旁植物刮到,所以就算天气温暖,也在半山上穿上长袖风褛。我还戴上手套,方便我捉住两旁植物借力上山。

这一次,我们在山上探访了4个日军兴建的山洞,但这些山洞不深也不高,最深的一个,我行一分钟都已经见尽头,入面的蝙蝠不多,每个洞有两三只。这些洞又短又窄,难以摆放大型物资,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刘sir估计这些山洞有机会未完工。问过山下的村民,他们都不知后山有这些日军洞,他们只知旁边山咀村后有日军碉堡。

打鼓岭及沙头角一带山岭仍充满古时风味,但在中港融合的大方向下,禁区开放又有愈来愈多新口岸,发展的洪流迟早剑指这片前禁区土地。虽说刘sir不强烈主张保育这些废墟,但我希望政府正在规划的红花岭郊野公园可以保护到这些地方,免受发展的洪流吞噬,因为我希望将来的人也能看到我今日见到的风景。

这个东北军事废墟游的最后一站,来到荒废的山洞,据刘sir所讲,这些洞由日军兴建。(颜铭辉摄)
洞内有蝙蝠居住。(颜铭辉摄)
这些山洞普遍路窄亦不长,通道只容许一人行过。(颜铭辉摄)
同行团友从山洞中爬出来。(颜铭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