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廿四节气|湿重易风湿便秘胃口差 2食疗薏仁汤健脾番薯去湿
清明节(4月5日),清明是廿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注册中医师黄永安指出,这时候春暖花开,草木繁盛,但天气变化大,容易着凉感冒,加上水气较重,容易引发风湿旧患复发。他建议在清明时多吃番薯,白菜,萝卜等平肝去湿食物,以及饮用健脾去湿汤水。
撰文:健福堂注册中医师黄永安
清明是廿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代表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人们会在门口插上杨柳枝,去郊外踏青感受春暖的气息,以及祭扫坟墓,拜祭已故先人。
▼清明容易出现什么健康问题?(按图 👇👇👇)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草木繁盛,处处给人清新明朗的感觉。但清明天气变化大,一不小心便会着凉外感风寒感冒。另外清明水气较重,容易引发风湿旧患复发。而且春主肝,常引用肝火,以致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又或肝火犯胃,影响脾胃健康,如胃口减少,便秘或便溏等。
清明养生贴士
清明时应注意饮食,多吃平肝去湿食物,少吃偏湿食物,亦要保持情绪平和,避免嬲怒。另外可配合穴位按压助补益脾胃。
▼清明养生贴士(按图 👇👇👇)
1.多吃平肝去风,温胃去湿的食物,少吃偏湿的食物
多吃平肝去风,温胃去湿食物:番薯,白菜,萝卜,菠菜,山药,党参等
少吃偏湿食物:芒果,糯米等
2.多到郊外活动
应多做晨运,登山,远足等的郊外活动,多照照明媚的阳光,以感受清明时节的清爽气氛,有助平静心情,舒缓压力,帮助适应季节的转变。
3. 避免情绪刺激
平日亦应避免情绪刺激,以和为贵。
4.注意防寒保暖
出门时及在冷气地方带备外套,防止外感疾病。
5. 保持环境通风
不应经常留于家中,也不应紧关门窗,以致湿气溜留于家中致容易患病。
6.补益脾胃穴位
可用手轻力按摩足三里,合谷,太冲3个穴位各15分钟,以助补益脾胃。
▼2款清明汤水食疗(按图 👇👇👇)
1.山药薏仁饭:健脾利湿消肿
2.猪腱薏仁春湿汤:清热去湿
相关文章:【经期中调理】血气差面白小腹痛 淮山汤2食疗补血益肾戒蕉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