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站起身血压反而飙升?一文看清姿势性高血压症状、高危族群

撰文: 健康2.0
出版:更新:

你是否曾在起身时感到一阵头晕,或是突然血压飙高却浑然不觉?

姿势性低血压已被大家所熟悉,不过医界近年发现,愈来愈多人在变换姿势时出现“姿势性高血压”,在站起来后血压反而飙升。这个现象不仅容易被忽略,还与中风、心脏病等风险息息相关。

相关文章: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无原因?多属无症状小心肾脏心脏4个并发症👇👇👇

+7

人体的“隐形调控系统” 血压如何保持稳定?

人体拥有一套精密的自律神经系统,能在日常动作中自动调节血压,确保我们从躺著、坐著到站立时,血压维持稳定,不至于晕眩或昏倒。然而,当这套机制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姿势性低血压”,也就是从平躺或坐姿突然站起时,因血压骤降而出现头晕、无力、甚至昏倒的情况。

台湾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内科部部长陈冠宇表示,低血压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可能是药物引起,或是因为水分不足、贫血的状况;有些是跟肥胖也有点关系,肥胖的病人比较容易产生姿势性低血压的问题。

如何控制血压?(按图了解👇👇👇)

+11

相关文章:高血压|血压降可减药?补钙多饮水8种方法降血压红枣番茄护血管

你认识“姿势性高血压”吗?

除了姿势性低血压,近年来医界也愈来愈关注另一个相反的现象──姿势性高血压。台湾高雄秀传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黄鸿儒指出,若起立后,收缩压上升超过20mmHg、或舒张压上升超过10mmHg,即可视为姿势性高血压。若站立与平躺之间收缩压差异超过20mmHg,就应提高警觉。

台湾台大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柯宗佑则指出,过去临床多聚焦在低血压,但愈来愈多患者在站起或移动时,出现血压明显升高的现象。这样的血压波动若不稳定,长期下来可能增加罹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对于已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更需特别注意。他强调,稳定服药与监测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相关文章:高血压|降血压不只靠吃药 5类食物可常吃 肉类选这些取代猪牛

+6

研究发现:站起来血压升高不是少数现象

一项于2025年刊登于《英国医学期刊》的研究,针对超过3万名已患高血压或血压偏高的成年人进行分析,发现有高达17%的人出现姿势性高血压,比姿势性低血压的9%还要常见。更值得警觉的是,《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期刊》进一步指出,这类病人日后罹患中风或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机率明显较高。

尽管风险不容忽视,目前医学界对姿势性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仍未有明确指引。台湾成大医院家庭医学部医师刘芳羽说明,“姿势性低血压”的处置多以缓解症状与预防跌倒为主;而“姿势性高血压”虽已被愈来愈多研究指出与心血管疾病相关,临床上仍属较新议题,治疗策略有待建立。

除了生理调节失衡,肥胖也是影响血压变化的潜在因素。台湾台大医院心脏内科医师贺立婷指出,肥胖患者起身时,需要较多力气支撑身体,加上心血管调节机能受限,更容易出现异常血压波动。

相关文章:预防三高|如何避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上身?3大技巧谨记量血压👇👇👇

+15

姿势性血压异常 三高与糖尿病患更要小心

台湾彰化秀传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黄文谦也提醒,不论是姿势性高血压或低血压,都不是罕见现象,尤其在三高患者、糖尿病患、或血管功能退化的族群中,发生机率更高。若平时未特别留意,容易让这些潜在问题被忽视,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才察觉。

医界建议,民众应养成规律量血压的习惯,若发现休息后坐姿血压超过130/80mmHg,应寻求医师评估;同时透过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减少盐分摄取等生活习惯改善,也是预防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基本原则。

延伸阅读:

姿势性高血压比姿势性低血压恐怖!致命风险增87% 这茶助降血压

【本文获“健康2.0”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