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商会中学推敦煌主题学习 了解中华文化、加强国民身份认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敦煌石窟及壁画均十分出名,莫高窟更是世界遗产之一。元朗商会中学于本学年(23/24)推出敦煌文化的主题式学习,学生可以从9个学科不同角度认识敦煌,学习中华文化及提升国民身份认同。就读中二的中荷混血儿学生布尔茨伊莎表示,敦煌文化主题式学习有助她理解中华文化及培养兴趣。
元朗商会中学是教育局课程发展处价值观教育学习圈(2023/24 学年)的学校之一,早前于国民教育公开课系列举办主题为“让敦煌文物说故事——探索东西文明汇流的前世今生”的公开课,内容来自学校的敦煌文化主题式学习教案,与教育界同工分享教案及经验。当日有逾170名来自不同学校的校长及教师参加。
示范跨学科学习敦煌文化 元宇宙重现莫高窟第220窟
公开课由5个部份组成,包括“东西交汇:国际贸易中心”、“艺术敦煌”、“音乐敦煌”、“保育敦煌”及“守护敦煌”,涵盖价值观教育、中文、中史、视艺、音乐、地理、经济、旅游与款待、公民与社会发展等多个学科和范畴。
以“东西交汇:国际贸易中心”为例,经济科教师化身为波斯王子,以丝绸之路贸易解释商品贸易及货币功能;“音乐敦煌”就引用具代表性的经画,配合音乐,讲解以音乐及舞蹈的方式礼佛及娱佛,学校亦安排了学生演唱及跳舞;“保育敦煌”则运用地理知识,指出气候变迁对保育文物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方法。
公开课亦展示了由学生制作的“敦煌元宇宙”,用家可以在元宇宙中挖掘文物,亦可以与3位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誉院长对话,学习三代敦煌人致力保护敦煌文物的故事,培养人文情怀。
因应学生兴趣选材敦煌 主题式学习建立中华文化认同
元朗商会中学黄凤鸣副校长于介绍主题式学习时指出,学校以北京故宫为主题式学习题材已经有一段时间,于是决定寻找新主题。经过校内调查后,发现不少学生都对敦煌文化感到兴趣,于是决定以此为题材,撰写新的中华文化主题式学习教案。
敦煌文化主题式学习著重培养学生价值价,赵润锋助理校长指出,学生曾搜集资料以制作介绍敦煌旅游行程的海报,过程中能够欣赏中华文化遗产,而透过向别人推广敦煌文化,就有助深化认识及建立中华文化认同。任教中国历史科的罗晓晴老师则提到,学校一直希望提供学生巩固的中史知识基础,透过是次敦煌文化主题式学习,一方面串连不同年级的中史知识,另一方面亦能强调守护文物对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周可慧校长说,相信敦煌文化主题式学习能够让学生知道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明白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深厚历史底蕴。她亦感谢教师团队的付出,认为教案有机结合了课堂内外不同元素,期望未来可以安排学生到敦煌游学交流。
学生受启发对中式乐器及音乐感兴趣 赞有助连结不同学知识
布尔茨伊莎同学表示,过去上课时遇到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内容都觉得难以理解,但透过敦煌文化主题式学习有助她理解中华文化,期望未来可以了解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中式乐器及音乐。中三的樊雅晴同学曾于公开课上表演敦煌飞天舞蹈和唱歌,她指表演除了要懂得中乐,亦要对中史有一定认识,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表演服装,从表演学到的知识亦可带回中史科。
就读中四的张芮瑜同学坦言自己修选科组合为中史、视艺及化学,三者之间关系不大,不过透过是次主题式学习,她发现原来它们可以互相扣连,例如敦煌艺术除了可以从视艺科角度欣赏,亦能应用中史科知识理解作品背景,而化学科知识就能解释不同颜料材质于时间影响下出现的化学作用。
中四的叶显扬同学就说经过主题式学习后,“觉得中华文化都几劲,都几有自豪嘅感觉”,又指过去接触西洋乐器较多,现在认识了羌笛及琵琶等中式乐器,未来亦期望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