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教育三大关键 明庄彭耀钧校长:实用性入手学生更感兴趣
推动中华文化教育是近年学界的主题之一,不过要真正培养学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并非易事。明爱庄月明中学(明庄)彭耀钧校长一直对中华文化有浓厚兴趣,致力推动中华文化教育,于学校课程内加入中国书法及咏春元素,让学生感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彭耀钧校长接受“01教育”访问时提到,学校想做好中华文化教育有三大关键,包括首先要营造环境气氛及找到契机,内容能够勾起学生兴趣或使学生觉得实用;第二,需要投放资源及时间,并于课程中找到合理空间加入内容;第三,是让学生能够持续学习。他亦寄语学界同工,做好中华文化教育不能假手于人,即使有聘请外间导师,学校亦需同步培养自己的老师团队以促进学生持续学习。
营造环境气氛及契机 实用入手引起学习动机
任何事情开始都要找到切入点,中华文化教育亦不例外。彭耀钧校长表示,无论学校想引入哪一项内容,都必须先营造环境气氛及找到契机,硬套其他学校的例子随时引起学生反弹,将好事变坏事。明庄推动咏春普及化之前,曾有部份学生于参加校外咏春体验计划后对咏春感到兴趣,加上彭校长学习咏春多年可以亲自教授咏春,于校内形成环境气氛及契机,学校才决定于初中体育堂加入咏春内容。
彭校长建议找出内容具实用性的一面,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明庄于中文课加入中国书法内容时,只要求学生学懂以楷书笔法写自己的中文名,因为即使电子化是大趋势,学生仍有多个场合需要以纸笔写名,“你随时填表都要填名,无得话唔写嘅,你校簿都要写名,你唔可以打字,所以写名系最合适嘅”。他亦解释虽然学生只学习写名,但已经从中学到大部份楷书笔法技巧,融会贯通就会写到其他单字,学校亦从名字切入介绍中华文化。
投放资源及时间 寻找合理空间
学校成功营造环境气氛及找到契机后,下一个关键就是要出心出力。彭校长相信“无论你嘅选项系咩,有心做一定成功”,其中“有心”是指学校要投放资源及时间,包括招聘人手及购买器材。明庄引入书法内容时,就由彭校长亲自授课,学生完成两堂书法课后每两星期提交一次书法练习功课并由老师批改,而彭校长亦会每学期检查功课一次了解学生程度,“全部都系付出”。
配合引入书法内容,学校投资10万元聘请公司撰写手机程式“好名好字”,该程式整合了所有学生名字的单字,并提供每一个字的楷书笔法动画,学生可以在程式中模仿操练其他单字,程式会即时评分。彭校长提到除了资金投放,自己花了不少时间与公司讨论开发程式,更亲自书写所有单字一次以制作动画,学生模仿动画就等如跟校长学书法。
彭校长亦强调需要为内容找到合理空间,他指香港体育课程除了指明某些运动之外,亦有列明学校可以教授其他类型运动,“就算你唔玩咏春,你都玩其他”,因此学校以此为切入点于体育堂加入咏春,并只占用学生每学年4堂时间。
挤出空间及寻找工具促进持续学习
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持续学习相当重要,但相信不少学校或会担心课时问题。彭校长就指出要将中华文化内容纳入课程“唔一定会Occupy你好多嘢嘅”,例如学校将书法加入中文课程时,只占用两堂中文堂教授学生基本技巧,以及每两星期数分钟时间收集及派发书法功课就已经做到持续学习。
他又提到学校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吸引学生于课后自学,例如学校投资开发的书法手机程式设有排行榜,学生为了与同学“斗高分”就会不断写字,变相不断学习书法及进步,同样做到持续学习的效果。
文化教育不能永远假手于人 寄语同工:文化教育是乐趣
说到中华文化教育要有持续性,彭校长强调“即系话你唔能够假手于人,唔好话谂玩一阵就得,你一定要有老师去培训到,有个agent去推销𠮶样嘢”。如果学校认为未有足够条件推动中华文化教育,可以先寻找外援帮助,但要同步邀请中文及中史老师或对中华文化有兴趣的老师作相关培训,并鼓励他们循自己喜欢的中华文化发展。
彭校长说自己是一个钟爱中国文化的人,热爱自己的国家及民族,十分享受向学生介绍这些事物的过程,而且他着重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可以借着文化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呢种收获就系我嘅快乐”。
继续阅读:明爱庄月明中学以咏春教中华文化 校长变师傅与学生“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