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0】新冠肺炎爆发近一年 回顾中国抗疫历程

撰文: 彭琤琳
出版:更新:

2020年是中国悲喜交集的一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下,民众一度生活在不安与悲伤之中。疫情渐见缓和后,南方地区又迎来严重洪灾,逾200人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最终于年底传来一些好消息: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进展顺利,经审评获批就可以上市;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中国首次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2020年也是两岸关系愈发紧张的一年,大陆方面的“武统”声浪高涨,台湾则利用中国大陆与美国、欧洲、印度等国之间的较量,不断加强对国际事务的参与。《香港01》即日起推出“2020年中国大事回顾与展望”系列报道,带你回看过去一年有哪些事件值得关注,寻找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本文为系列报道第一篇,也是回顾新冠肺炎内地疫情系列首篇。

图辑|中国抗疫历程五个阶段:

+4

回顾这场“全民战疫”,官方于今年6月曾发布白皮书,将中国上半年的抗疫历程分成“迅即应对突发疫情”、“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本土新增病例数逐步下降至个位数”、“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五个阶段。若要从这次抗疫过程中吸取经验,或许可以总结为预警疫情对抗疫症战胜病毒(疫苗研制)三大方面。

一、疫情预警

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向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1月3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称,共发现44宗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明显“人传人”证据。

1月6日至10日,武汉市召开两会。

1月10日,全国春运正式启动。

1月11日至17日,湖北省召开两会。

1月18日,武汉江岸区百步亭社区举办“万家宴”活动。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首次透露病毒人传人、医务人员感染等信息。全国确诊病例数增至291宗。

1月24日,网络直报系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动态监测功能”上线。

2003年沙士(SARS)疫情后,中央政府以重金打造“中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监测各类传染性疾病。然而,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这套网络直报系统似乎未能预期目标,也未能将疫情扼杀在大规模爆发之前。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曾透露,要到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新冠肺炎作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后,才在网络直报系统中上报病例。

2020年1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分布系统”,为公众及时了解疫情进展和周边疫情提供帮助。(网页截图)

此外,武汉市卫健委的前期通报宣称“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该病可防可控”、“密切接触者中没有发现相关病例”,令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早期缺乏警惕、疏于防护。当时春运已经启动,离开武汉的人早已成倍于平时。疾控中心后来的研究显示,截至1月20日,全国实际上至少已有6174名患者发病(这是回顾性病例,他们的发病时间在1月20日之前,后被确诊)。

不可否认,疾控部门在各环节的努力和后期抗疫取得的成效,但这次疫情预警存在诸多欠缺,也是不争的事实。正如新冠疫情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指出,中国错过了早期预警的窗口,从而导致启动全国疫情防控时,需要花费数以千倍的代价和资源。

也因此,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2日指示,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在此之前的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吿时也提及,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

习近平指示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新华社)

9月9日,国家卫健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国家级和省级传染病多渠道监测预警一体化平台建设。9月25日,北京市通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线索,情况紧急时可以越级报告。深圳市也于8月通过了相关条例,扩大“疫情监测网”,要求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都要成为监测哨点单位。

可以预想,传染病对民众健康的威胁仍将存在。17年前沙士疫情过后,内地政府也推出了许多防疫新规和新对策,然而今天在预警新冠肺炎上却仍未如理想。若在这方面反思,如何避免信息传递失误失灵,或许同样值得关注,毕竟在作出正确决策行动时,准确真实的信息是基础和前提。

今年上半年,就有人开玩笑称:“2020年太不寻常,我们什么都没多做,光见证历史了。”新冠肺炎疫情给内地民众带来哪些“第一次”?点击以下图片观看:

二、抗疫措施

1月23日,湖北武汉、黄冈、鄂州等多市陆续宣布“封城”,限制公共交通出入。

1月24日起,从各地和军队调集国家医疗队、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

1月25日,火神山医院动工,九日后完工。

1月26日,雷神山医院动工,十二日后完工。

1月26日,国务院宣布各地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推迟春季学期开学。

1月27日,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市,加强对一线疫情防控的指导督导。

1月31日至2月12日,湖北以外全国多地实施不同级别的“封闭式管理”。村庄、屋苑、单位仅保留一个出入口,每户出入的次数受到限制,有些地方禁止夜间出入,极端情况下全天禁止出入。

2月3日,武汉市启动建设方舱医院,16间方舱医院累计收治逾1.2万人。

2月8日,国家卫健委介绍,以“一省包一市”方式派出援鄂医疗队支援湖北省救治工作。

3月2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五个一”政策,大幅削减国际航班。

3月28日,中国暂时停止外国人持目前有效来华签证和居留许可入境。

5月14日至6月1日,武汉实行全民核酸检测筛查。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6月13日,北京出现一定规模本土感染病例,新发地批发市场暂时休市。

7月至11月,全国多地陆续在进口冷冻食品及其外包装检验出新冠病毒,相关产品被封存、退货或销毁,暂停部分涉事企业产品进口中国。

11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对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

对于武汉“封城”一事,世界卫生组(WHO)织虽然声称这超出了它自己的指导方针,但赞扬了这一举措,称其是“公共卫生史上前所未有的”。依靠严厉的封锁和隔离措施,中国有效降低确诊数字。官方则称“封城”的决定坚决果断,也是中国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一招。内地专家指,武汉“封城”减少了中国150万人感染病毒,同时减少了6万人死亡。

全民检测则是另一项“中国经验”,在社区基层组织下,武汉近990万人分屋苑、分楼幢、分时段有序接受采样,体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当局认为,投入逾9亿元换来了复工复产,经济效益远比投入要划算。其他“中国经验”还包括建设方舱医院,分隔轻症病人,紧急扩增医疗资源等。

也因此,在内地的抗疫重心转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后,虽然部分地区爆发零星疫情,但均在早期得到控制,未似第一波疫情那样失控蔓延。如4月的黑龙江绥芬河、5月的吉林舒兰、6月份北京市的新发地市场、7月新疆乌鲁木齐市与辽宁省大连市等。直至9月7日,内地本土个案清零。10月,山东青岛及新疆喀什再次出现本土病例,11月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及内蒙古满洲里,以及12月四川成都、黑龙江牡丹江也再度出现本土个案。

虽然内地本土疫情早已缓和,惟全球疫情仍然严峻。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成为跨境远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此外,安徽来安县12月15日也发现一批国产鸡腿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

也就是说,目前疫情传播已呈现“物传人”和“人传人”并存的特征,食品或外包装经过冷链运输,可把病毒带到非疫区,从而引起接触传播,引爆新的新冠疫情。正如多位医学界专家预估,在实施普遍疫苗接种前,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国多个城市将继续出现零星本土疫情。而上述提到的多个中国特色抗疫措施,仍会是政府精准防控的选择。

图辑|16张图回顾武汉疫情的重要时刻和感动瞬间(点图放大):

+11

三、疫苗研制

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

3月17日,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表示,中国正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5种技术路线紧急研制新冠疫苗。

7月22日,中国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

9月13日,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建议内地分层分阶段接种疫苗。

9月25日,科技部透露,中国4款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9月-11月,浙江嘉兴、义乌、绍兴等地向重点保障对象紧急接种科兴疫苗,接近1百万人次接种。

12月10日,国药集团启动疫苗配送的全国物流演练工作。

目前全球病例仍在攀升,部分曾经受控的地区面临疫情反弹。在大部分医学家、生物学家看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疫苗。然而,有效疫苗研发并非易事。一款好的疫苗需要满足“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三个条件,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长时间研发。再加上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研发达到量产标准的成熟疫苗难度大。

踏入12月,英美等西方国家陆续批准使用辉瑞新冠肺炎疫苗,中国国药新冠疫苗亦开始获得阿联酋、巴林、埃及等中东国家使用。至于国内早于7月就启动了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目的是在医务人员、防疫人员、边检人员以及保障城市基本运行人员等特殊人群中,先建立起免疫屏障。

图辑|中国的三款疫苗已经在9月公开亮相:

+3

据悉,中国紧急使用的包括国药集团研发的2款灭活疫苗,以及科兴生物的1款灭活疫苗。其中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国药至今已在近百万人身上接种疫苗,未有接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国家卫健委此前介绍,预计今年年底中国疫苗的产能能达到6.1亿剂,明年的产能会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扩大。不过,截至12月15日,中国疫苗均未公开第3期疫苗试验临床阶段性数据,内地何时大范围接种亦未有时间表。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则于12月2日在北京调研时提及,要研究制定疫苗上市后的接种分配方案,明确人群范围、接种顺序和时间考虑,提前组织疾控机构和基层接种单位的人员培训。

而根据钟南山院士的观点,以往要找到可供大范围使用的好疫苗至少需时5至6年,目前来看新冠疫苗起码需要2至3年。张文宏则认为,中国的疫情控制最好,近期的疫苗接种压力不大,但中国疫情的最终控制取决于全球疫情的有效控制。也因此,中国正致力于帮助国际上非疫苗生产国逐渐建立疫苗支持下的群体免疫。

图辑|12张图回顾内地疫情的焦点人物(点图放大):

+7

回顾过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发生不少争议事件,内地舆论在这段时期呈现哪些特点?受疫情影响,民众生活也出现了不少变化,疫情改变了大家哪些生活习惯?这些内容都将在后续的年终回顾系列报道探讨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