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对比中西疫情经济表现 中国真的“或成最大赢家”?
讲到“中国或成最大赢家”一词,时至今日已由陆媒展示国家自信的习惯语,变成带有讽刺沾沾自喜沙文主义的贬义语。
不过读一读法国《世界报》10月21日社论,对于疫情下全球经济的走向,该文确实详细列出中国如何脱颖而出,于各国忙于抗疫、苦于财绌之时,不只国内经济秩序大致回复正常,兼且开拓出新市场以至做独市生意,据此解读为“或成最大赢家”并不为过。
所谓“隐忧”在西方或更难化解
该社论题为《中国经济的韧力》,指出在工业层面,中国经济自4月起恢复运作,而时值海外处于封锁状态,北京得以大量出口全球所稀缺的医疗物资,并且适逢西方企业转型为网上工作模式,电子硬件出口亦得以受惠。与此同时,各国政府的刺激消费方案亦助长对自中国进口货物的需求。
社论更承认,这一切都建基于中国防疫得宜,与欧美每日成千上万的新增个案对比鲜明,因此有条件抢先一步重启经济。
《世界报》也正反立论,除了提醒读者要谨慎看待中国数据,也提到中国经济的“隐忧”:经济增长不足以阻止失业率上升;缺乏物质、卫生、教育、退休等相关社会安全网,导致以百万计的中国人于过去几个月陷于贫困之中;今夏反弹的消费增长是否能维持还有待观察,而家庭负债已上升至令人忧心的水平。
发展中经济体与已发展经济体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单讲原本的人均收入水平就有显著差距,但社论提到的“隐忧”同样出现于西方阵营,短期内各国更缺乏防止恶化的希望,遑论逆势化解。个中原因很简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料中国将会是的今年唯一录得增长的经济体,增长率预计为2%,而美国和欧元区则分别会收缩4.3%和8.3%。
林毅夫:重演金融海啸后国力崛起一幕
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也曾表示,中国只要应对疫情得当,全面脱贫的目标在今年就能完成,而且只要做到这些,未来增长的品质也会提高,并且还能以防疫经验和物资帮助其他国家防控疫情,助力其他国家走出衰退或萧条。
🔑🔑从法国的“口罩危机”可以看到,中西阵营分离从来不易🔑🔑(推荐文章:法国人不买法国口罩 西方摆脱不了“中国制造”?)
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陷入大萧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林毅夫预料此消彼长之下,中国也将像2008年那场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一样,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经济中的比重、地位和影响力。
按当下数据和表现评断,《世界报》社论也许认同当下“中国或成最大赢家”,但就中国对外经贸关系,该报却不表乐观,反而认为若中国商品大行其道,将会滋生对其拒绝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愤恨:包括强制外资转让技术、产业补贴欠透明度、产能过剩引致对外倾销等等争议。
社论还直指就算美国换了总统,对华紧张局面都不会有改变,而欧洲也丢掉“幼稚”幻想,近年对华语调愈趋强硬:“中国重启得更快,但其相对成功可能会冒上风险,重燃一场是次以全球规模计的贸易战。”
外交环境今非昔比威胁“双循环”
先不讲疫情重创下欧盟还能对华叫价多少,单讲西方阵营内部,美国和欧洲之间也不是必然同声同气,例如美法两国已就数码税争议打起关税战,实则《世界报》的“美欧堵华”预言还是言之尚早。
🔻更多马克龙戴口罩的照片🔻(详情请点阅:劲过CU Mask?马克龙示范戴法国制型格口罩 获赞时尚与实用并存)
不过对北京而言,该篇社论反映出在后疫情国际关系,中国不可能寄望於单凭经贸实力,就可以重演金融海啸后突围而出的一幕,因为由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华“脱钩”,到欧盟于政经层面开始“向美国学习”或“以美制华”,十多年间中西之间的互信与竞合关系已经历巨大转变,这从《世界报》社论评中国经济强韧时不提“机遇”又专讲“愤恨”,即可见一斑。
在美国穷追猛打下,中国“经济双循环”有赖于推进全球化以及国际科技合作,所以一旦外交环境走下坡,长远发展便会举步维艰。有见及此,北京大概不能满足于眼前的超群经济表现,而需要就潜在的外交战风险,评估如何防范《世界报》的预言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