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与“外交战”互为表里 中国冀突破美国科技封锁
8月26日,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接受“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访问,其间他表示,中国应掌握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但自力更生不代表关上大门 :“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不光美国独有,我们可以从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进口,其他国家也没有理由为了维护美国的单边霸权而牺牲自己,不和中国进行贸易和交流。”
马化腾:基础科学研究相对薄弱
林毅夫这段话很有意思,透露出不单经济上闭关锁国行不通,科技上闭关锁国更是行不通。经历长年全球化运作,产业链于世界各地盘根错节,强如美国都不能单凭自身技术水平就能包揽所有行业,遑论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更何况是作为“后发者”的中国呢?
中国的科技应用一日千里,个别范畴更是独步全球,例如5G技术就将美国电讯设备商完全比下去,但讲到基础科学就暂时仍“站在巨人肩上”。
中兴电讯于2018年被美国一剑封喉,交罚款和接受美方监督之后才死里逃生,当时腾讯创办人马化腾就表明:“(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基础还相对薄弱。但事实证明,一定要投入更多资源去做基础科学研究。”
甚么是“基础科学”呢?马化腾提到的有“讯息科学、物理、材料、生命科学”等等。不够一年后,华为遭遇美国下令封杀,其创办人任正非的见解与马化腾不谋而合:“过去的方针是砸钱,芯片光砸钱不行,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等。但又有多少人还在认真读书?”
任正非:中国人才济济但仍要全球找人才
按林毅夫的讲法,经济内循环有两大先天优势,一是中国为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二是中国仍有数以亿计的低收入人口,有提升收入与消费的潜力。可是有优势是一回事,要发挥出优势又是另一回事,林毅夫就寄望于“新产业革命”的机遇,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万物互联、新能源为特征,一旦成功就可以“弯道超车”。
新产业革命是内循环的成功条件,而“核心技术攻坚”则是促成新产业革命的手段,于此中国没有闭关锁国的本事,上述任正非提及要促进基础科学人才培训时,说话就讲得很直白:“光靠一个国家恐怕不行,虽然中国人才济济,但还是要全球寻找人才。完全依靠中国自主创新很难成功,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抱这个世界,依靠全球创新?”
改革开放之所以成果丰硕,引入西方阵营的技术和知识绝对是不可或缺,而美国则是西方阵营的领袖,假如任由华府动员拉起“科技铁幕”,中国的新产业革命将会寸步难行,任正非便唯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美国将我们(华为)纳入实体清单后,我们把对美国的投资转移到俄罗斯,加大了俄罗斯的投入,扩大了俄罗斯的科学家队伍,提升了俄罗斯科学家的工资。”
说要向美国求和是傻事,因为两强相争根本就不在于那一千几百亿的贸易逆差,华府是旨在维持其绝对话事权,但北京可以如何“准备斗争”呢?林毅夫就指出高新技术不是美国一家独大,建议将突破口放在欧洲诸国和日韩,拉拢这些西方阵营的传统成员,促成没有美国一份的中外技术合作。
内循环不单止不是中国闭门自理,更由于要完成“新产业革命”,而必须要于国际社会寻获有科技实力的伙伴;无论如何,美国在华为风波一早已动员盟友发动对华攻势,中国对外对内都不得不接招和反击。实则内循环与外交战互为表里,一边是推动内循环以提升本国经贸吸引力,转化打外交战的更大筹码,另一边是于外交战上取得进展,反馈于内循环的产业发展,以期达致两者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