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世代】成长于金融海啸与贫富悬殊下 高学历却感不安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欧美的千禧世代普遍对前景较为悲观,其中牵涉到一段历史。较为年长的千禧世代于2000年代中期投身劳动市场,不少人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失业。网络兴起,整体教育水平提升,令千禧世代更具世界观。可惜,他们身处在贫富差距过大与整体经济衰退的大时代,可支配的财富不及上一代,工作也较不稳定,导致他们不得不将就业、结婚、产子,甚至买楼置业的时间往后推延。

“占领华尔街”运动余波未了,美国仍偶有同类示威。(VCG)

由于收入减少,上一代重视的汽车、房屋都较不重要,千禧世代将目光转移至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另外,他们又打破上一代“必须拥有”的观念,更重视使用权,衍生出共享经济,影响的范围也愈来愈广泛。

著有《Kids These Days》的美国作家Malcolm Harris解释,为何生于1980年至2000年是很悲惨的事。他指出,对一个要为基本生活保障而挣扎的世代,不信任别人是自然不过的事。他又认为,千禧世代偏好本土、有机和手工艺产品亦符合逻辑:“他们想要成为生产和消费圈子的一部分,而并非以推动那1%的人(富者)致富为中心。”

(香港01)

千禧世代对细小、独立品牌的偏好也延伸至媒体消费,科技和社交媒体令他们吸收资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且碎片化。根据全球的资讯和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的数据,美国千禧世代平均每星期收看19小时的广播和有线电视,较成年人平均收看34小时为低,千禧世代也很少收听电台,但三成七人每周至少收听podcast一次。

港人居住空间愈来愈细,少于215平方呎的纳米单位落成量同比急增。(吴钟坤摄)

未来市场机遇在亚洲

很多新公司选择透过社交媒体接触千禧世代,这进一步造成碎片化。美容行业便是其中一个主要例子,根据商业顾问机构麦肯锡(McKinsey)的调查,在2008年至2016年间,细小品牌的利润增长了16%。千禧世代也倾向试验一些前卫品牌如Urban Decay,著名的化妆师在社交媒体也得到广泛关注,在Instragram等社交媒体的帮助下,美容业发展成价值2,500亿美元的全球行业。

全球目前有20亿人口为千禧世代,它将带来的不仅是一个世代的转变,而且还是地缘和国家的转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千禧世代占86%。印度拥有全球最大千禧世代人口,达4.4亿人;到2020年,他们全年的消费料高达3,300亿美元。可见,千禧世代的消费潜力惊人。

内地经济持续强势,千禧代普遍有信心比父母一辈的生活过得好。(VCG)

不过,他们并非一个固定和一成不变的社群,他们当中有些重视全球化、渴求资讯;有些紧贴网络行情,成功突围而出;有些则很谨慎,不尽信网络;有些人重视健康和环保;有些则较保守,和千禧世代主流有所不同。这或许需要企业在未来作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亚洲拥有世上最多的千禧人口,单计中国和印度经已占全球千禧世代的四成。

虽然他们和欧美千禧世代拥有相近的特性,但少一份不安。不少亚洲的千禧世代有信心生活得比父母一辈更好。此外,亚洲很多新兴经济体除了经历经济的急促发展,家庭储蓄概念也较强。千禧世代带来的市场机遇庞大,企业若能够理性分析和了解千禧世代,并赢得他们的信心,才是未来数十年的关键。

上文节录自第122期《香港01》周报(2018年7月30日)《颠覆世界 千禧世代经济驾临》。

【千禧世代经济】系列: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