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坚持反共的沙特阿拉伯 最终为何决定与华建交

撰文: 涂柏铿
出版:更新: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三十周年。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后,主张反共的沙特曾坚持与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维持邦交,直到1990年才改弦易辙承认中共。同周遭的阿拉伯国家相比,沙特是最后一个与中华民国断交的海湾国家,因此能成功争取到沙特的邦谊,对中共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外交胜利。

由于沙特乃信奉伊斯兰教瓦哈比派(Wahhabism)的神权专制王国,又依靠英美扶持才得以独立建国,因此对于主张无神论、又反帝反殖民的共产国家向来没有好感,故一直紧随美国,同意由中华民国代表联合国内的中国席位。不过再怎么说,沙特毕竟是第三世界里的国家,欧美利益不可能与其利益完全一致,因此这就埋下了日后同北京秘密接触的契机。

周恩来(发言者)在万隆亚非会议上主张的“和平共处五原则”,博得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好感。(AFP)

首先是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的亚非会议,中国大陆总理周恩来在会议上揭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不少与会国的赞许,亦给出席的沙特留下深刻印象。紧接着1956年埃及同中国大陆建交,成为阿拉伯国家承认中共政权的嚆矢,带动叙利亚、也门、摩洛哥、伊拉克等国陆续与大陆接触、建交。原本沙特也盘算跟进阿拉伯兄弟的步伐,不过碍于冷战格局,美国对沙特王室的支持以及对阿美石油公司(Arabian American Oil Co)的垄断,令沙特不敢偏离美国的对华政策。

再加上彼时阿美石油公司具有全沙特最丰沛的财源与技术,连1975年费萨尔国王(Faisal bin Abdulaziz Al Saud)遭侄儿刺杀时,目击惨案的礼宾官也是立刻致电阿美石油公司执行官琼格斯(Frank Jungers),声称“发生了非常可怕的事,我们急需阿美石油公司的帮助”,要求派遣医疗团队,可见沙特对美国与阿美石油公司的依赖有多深。何况埃及、叙利亚等与中国大陆建交国都抱有一定的社会主义与泛阿拉伯理想,直接抵触沙特既亲美又想当阿拉伯宗主的国策,因此承认北京的进度遂暂时中止。

沙特驻联合国代表巴鲁迪,在联合国大会上主张“两个中国”提案。(WNYC)

因此当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取代中华民国的大势底定之际,沙特仍不放弃发言。当时沙特驻联合国代表巴鲁迪(Jamil Murad Baroody)不仅支持美国的“两个中国”提案,还自行提出一个修改版,并发表了宂长演说。巴鲁迪称:“我们中间许多人无视这一亊实,即台湾,亦称‘中华民国’的人民构成一个政治实体,一个清清楚楚的政治实体,它自从本组织创立以来,发展了它自己的社会经济制度。而且,众所周知,台湾人民除了两百万人以外,就人种学来说,在文化方面并不纯属中国”。

接着巴鲁迪还谈及民族定义,并举卡塔尔、巴林等国为例,想证明同属阿拉伯民族的国家未必要统一。不过显然巴鲁迪搞不明白,国共内战造成的两岸分治,与阿拉伯诸国受殖民后再独立的境况迥然不同,而且“台湾人种、文化有别于大陆”的论点更教人捧腹。更重要的是,巴鲁迪主张同时保留两岸的代表权,又建议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组邦联,这对当时都坚持“一个中国”的两岸政府来说都不可能同意。因此对于巴鲁迪的“神助攻”,不但中华民国代表团无法消受,连紧接在后发言的塞拉利昂代表也说道:“紧接在巴抒迪大使这样一位演说家之后我感到很难说话。不过,我将试试”,显露十足的嘲弄意味。

沙特法赫德国王当政时期,最终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维基)

虽然巴鲁迪的意见没能挽救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不过沙特仍继续承认民国法统的正当性。根据记载,沙特还向中华民国驻沙大使薛毓麒表示过,自己曾两度劝阻约旦与中共建交。尔后自1979年起,沙特又出资要求台湾派出空军飞行员参加也门内战。可见沙特与台湾的合作何其紧密,即便当时多数国家基于国际现势都已纷纷转向承认中共,但沙特仍逆流而行,这实在不能不说是意识形态的影响。

不过再深的反共意识也挡不了地缘政治的现实,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与1982年以色列血洗黎巴嫩难民营两件大事,令沙特十分惴惴不安,计划向美国购买尖端武器自卫,没想到却遭左袒以色列的美国拒绝。这不由得使沙特寻思:到底有什么国家拥有不输美国的军事技术、又不属于美苏阵营?法赫德国王(Fahd bin Abdulaziz Al Saud)认为“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提高我们武装部队和人民的士气的武器”,而且贩卖者“又不会提出限制性条件”。想来想去后,沙特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大陆。

在中国和沙特建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哈立德亲王(Khaled bin Sultan)。(维基)

1986年,沙特驻美大使班达尔亲王(Bandar bin Sultan)两度秘密访问中国大陆,要求大陆出售东风-3型中程弹道导弹。参与谈判的哈立德亲王(Khaled bin Sultan)还回忆道:“杨尚昆(时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安排我去参观一个中国导弹基地,观看装有核弹头、由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动的处于作战发射状态的DF-3导弹。他们吿诉我,我是第一个享有如此殊荣的外国人,而基地上的军官和士兵们脸上的惊诧表情看起来也证实了这一点”。

中共在思索后决定出售40枚导弹,但只给予常规弹头,并派员协助沙特操作,同时进帐了30亿美元以上的大笔外汇。这笔军事贸易震惊了美国与台湾,不过终归抵不住两国往更深层次的道路前进,双方决定于1988年底互设代表处,最后在1990年7月正式建交。时任中国大陆外交部长钱其琛高兴地说道:“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建交,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历史性的事件,也是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关系的一个新发展”。这话确实没错,毕竟谁能料想得到,昔日反共到底、还不惜倡议“两个中国”的沙特,最后会因地缘安全的考量放弃意识枷锁呢?而这也体现了一个道理:国家利益的维护,实在不能全凭意识形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