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中国】一窥宋代瓦舍勾栏︰活色生香娱乐场
随著科技的进步,让现代的戏剧表演有越来越丰富的表现方式与新奇变化,除了有各种智慧装置观看外,现场舞台的特效也与时俱进。但是在生产技术尚未如今日般发达的宋代,正好处于中国城市居民与娱乐文化兴起的阶段,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享受娱乐表演呢?
心城市、新格局︰商住合一
这要从坊市制度说起,与汉唐时期相比,宋朝民众的娱乐生活可是相当丰富。
过去唐代采严格的坊市制度,宋朝建立后,在商业快速的发展下,让城市对于商业区的需求逐步扩大,因而产生“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与坊市制的城市相比,坊市合一更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居住区与商业区混和让居民住宅直通大街,不再封闭。也让交易的时间随著需求延长,也不需要宵禁,夜市也应运而生。
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状元楼,余皆妓馆……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可以想像,宋朝开封街上的繁荣,且夜市在北宋时期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不仅营业时间不断延长,最后出现通霄达旦的交易盛况:“夜市直至三更盛,缠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甚至连刮大风雪的夜晚,夜市依然照常营业。
除了坊市合一外,宋代还有各式国定假日,据学者统计宋代全年共有124天的休假日,民众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后,自然会带动起休闲娱乐的发展。这一连串的变化,让宋代的社会面貌与城市生活都与过去大不相同。
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被学者视为市民阶层兴起的一年,这一年宋代的户籍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坊廓户”,举凡手工业者、商人等中小工商业者,都被正式列入国家户籍,而这群人也是宋代城市居民的基础。
娱乐场代号︰瓦舍勾栏
宋代重要的娱乐场所,称为瓦舍,又称瓦市、瓦肆、瓦子。据研究,宋代瓦舍是源自隋唐时期城市的“戏场”,碍于过去的坊市制度,戏场多设置于寺庙之中。不过宋代时随著商业的兴盛让坊市制度瓦解,瓦舍可以随意开设在城市各个角落。
活跃于南宋度宗年间(1264-1274年)的吴自牧(生卒年不详),在其仿《东京梦华录》而撰成的著作《梦梁录》中,对于瓦舍的解释为:“瓦舍者,谓其‘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地。”
虽然不清楚瓦舍从何时兴起,但至少到宋朝时已是京城民众自由消费娱乐的场所。不少宋人著作对于瓦舍也多与吴自牧有相似看法:不清楚源自何时、易聚易散来去自由、是京城士庶子弟沉迷放荡的场所。
不过现代对于瓦舍的解释,多指为宋代称妓院、茶楼、酒肆、卖杂货等场所,而学者研究认为,宋代瓦舍应是城市中大型综合性文艺演出场地。瓦舍最早或许只是一个提供表演节目的简易临时舞台,不过到宋代已发展成熟。大约到了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瓦舍”已经被用来指称文化娱乐场所。
勾栏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原意为曲折的栏杆,主要见于庙宇,多为老年人设置的扶手用栏杆。不过到了宋元时期,勾栏就变为专指市肆瓦舍的里设置的演出棚,民众因为戏台围有栏杆而称其为勾栏,后成为演出棚的代称,即勾栏棚。
宋代开封的瓦舍主要分布在城门口周围,据纪载其中最大的瓦舍是“桑家瓦子”,共有五十余座勾栏,且有顶的勾栏棚竟可容纳数千人。这么大的勾栏,可以想见其表演会有多精彩,也能想像勾栏瓦舍在宋朝城市休闲娱乐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为瓦舍都分布在城市里交通最为便利的地方,也方便市民前往消费。除了平时固定表演的瓦舍,在特殊节日时开封城内重要的街巷、寺庙宫观、园林等繁华热闹之处,都会搭建许多临时的瓦舍,为民众提供更多娱乐,演出节目更聚集了平日瓦舍的精华,这些流动式的勾栏满足民众在特殊节日假期间,对休闲娱乐的需求。
瓦舍勾栏丰富的表演内容,对观众具有莫大的吸引力。相较于宫廷娱乐,更贴近一般庶民的生活与精神,《东京梦华录.卷八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官神生日》载:“六月六日州北崔府君生日,多有献送,无盛如此……自早呈拽百戏, 如上竿、跳索、相扑、鼓板、小唱、弹唱、商谜(有奖竞猜活动)、斗鸡、说浑话、杂扮、乔筋骨、乔相扑、杂剧、说书、叫果子、学相声、装鬼、研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可以看到瓦舍勾栏的表演内容之丰富。
除了表演本身外,瓦舍勾栏还带来不少周边经济效益,如酒楼、茶肆、摊贩等消费,供观众在欣赏表演的空闲之余前往聊天、消遣,且瓦舍勾栏全年营业,活动更是从早表演到晚,让人流连忘返。往往在瓦舍勾栏密集之处,总有各种新奇好玩的棋牌游艺,大受民众欢迎,因此瓦舍成为宋代士庶阶层最爱的场所。可以看到宋代市民生活的基调,即通宵买卖的夜市和多种类型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这些构成了宋代社会生活鲜活又生动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