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林卡: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夏日藏地下午茶

撰文: 张心怡
出版:更新:

踏入五月,香港已迎来炎炎夏日,远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西藏此时却仍处于严寒之中。在冬长夏短的西藏高原,夏天对于藏族人而言是一年之中最为明媚温暖的日子,因此一场迎夏的野外郊游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民族活动——“过林卡”。

过林卡的起源是为纪念藏传佛教的奠基者——莲花生大师。(网络图片)

“林卡”在藏语中是美丽的园林的意思,过林卡就好像是藏人的踏春郊宴一样。在藏东的昌都地区,过林卡又被称为“耍坝子”,意思是在一片平坦的土地上玩耍。冬天的西藏高原被白雪覆盖,是见不到繁密的森林。因此当初夏来临,冰雪融化,藏人会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与亲朋好友相邀来到大自然中。

相传最早的过林卡是为纪念藏传佛教奠基者的莲花生大士。莲花生本是古印度僧人,他云游四海,精通神通和幻术。公元750年,莲花生应藏王邀请来到西藏传教,以神通打到了当地原生苯教的巫师,便开始在藏地传播佛教,并创立了最早的藏地寺庙。

而过林卡起源于藏南的日喀则,男人们挑选一个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一早出发到远郊的一个修行洞里朝见莲花佛;妇孺们则会带上食物,到近郊平坦的草原上迎接拜神得福的男人归来,然后相聚在一起聊天唱歌。

冬长夏短的青藏高原,每当夏天来到,冰雪融化,藏人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出门亲近大自然。(网络图片)
+2

如今的过林卡虽仍有宗教意味,但更多的是藏人与亲友相聚、亲近大自然的郊玩活动。郊玩少不了美食,而盘数藏族美食时少不了的就是酥油茶。酥油茶是最考验藏地家庭女主人手艺的饮品——砖茶用水煮开,加入牦牛乳制成的牛油,也就是当地人离不开的酥油,再撒一把盐。

把这些原料倒入皮袋中,扎紧袋口,女人们就要一下一下地反复用木棍敲打,直至茶水和酥油混合成乳浊状,一碗碗酥油茶就可以端出来招待客人了。

打酥油茶是藏族女性必学的技能,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是招待客人最好的饮品。(网络图片)

还有青稞酒,以藏地特产的变种大麦青稞酿制成的酒色泽橙黄,甜中带酸,酒精度低,是最适合人们消遣休闲时喝了。青稞酒有种有趣的饮法——用麦管或者竹管吸咂,因此喝青稞酒又称为“咂酒”。

青稞酒最正宗的饮用方式,不是直接用嘴喝,而是用竹子或大麦做成的吸管“咂”。(网络图片)

在庆祝过林卡时,人们除了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品尝美食,还会脱下鞋袜跳进河溪里,尽情地玩闹。累了以后,索性就摊开四肢舒舒服服地躺在草地上,直到衣物晒干,夕阳西下,才心满意足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