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城市】从拆除边缘到地铁典范:台北捷运华丽大翻身(一)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1863年,世界上第一列地铁驶入了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初始地铁站法灵顿(Farringdon)车站。在那列蒸汽驱动的地铁车上,其霭霭白烟里隐约的身影,是大量因工业革命而在农村失去劳动机会,转而涌入城市工厂的农民工。他们的加入不仅为伦敦带来了翻倍的爆炸性人口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混沌与秩序。

图为全世界第一条地铁开通的示意图。(截取网络)

自地铁设置以后,地铁票成了都会人的“身份证”,地铁站成了城市人约会的“座标”。地铁不再只是蜷曲于地底的黑暗隧道,而是让J. K. Rowling写下《哈利波特》的起点、是《缘份》里张国荣撞见张曼玉的所在、是东京沙林毒气事件的发生地,亦是台北人对于文明的想像。

台北捷运丑闻不断,舆论扬言拆除
台北捷运木栅线电联车试车时发生火烧车事件,图为现场工作人员鉴定情形。(联合报)

1981年,台湾交通部聘请英国大众运输工程团队和中华顾问组成计划小组,师法香港地铁经验,对初步蓝图进行修正。1984年,台湾行政院将台北都会区捷运系统与电力、石油、电信等基础建设并列,纳入十四项重大建设计划。

而通往台北动物园的木栅捷运线,是台湾最早开通的路线,然而,历时九年的兴建期间却波折不断。除了桥墩裂缝、土墙坍方等施工问题,试车时还发生过两起火烧车事故,甚至遭遇台风大雨,据悉,几乎淹没近半个台北捷运,重创16个站。

这一切,使负责木栅线机电工程的法国厂商马特拉无预警撤离,此时更让台湾舆情沸腾,甚至传出要求拆除的声浪。

历经扩建、整并、组织改革,台北捷运大翻身
台北捷运经整改后,时常举办一些活动,像是将车厢彩绘成米奇。(台北市政府观光传播局)

尔后至今23年,台北捷运历经扩建、整并、组织改革,营运的捷运站达117站,软硬体也在过程中趋于稳定,并在2010年年运量首度突破5亿人次,挤身国际地铁联盟成员,与包括北京、纽约、巴黎等全球17座城市地铁系统并列。

2017年年底,新加坡在其地铁接连发生淹水与追撞事件,还致信邀请台北捷运团队赴星国提供经验,反转了过去台湾、新加坡的主客位置,具体见证了台北捷运的长足进步。

在新加坡媒体《亚洲新闻频道》(Channel News Asia)以〈秩序:体验台北捷运成功的秘密〉为题的报道中,每周技术会议、定期模拟演习、维护项目、长期雇员,以及让市民感到自豪,是让台北捷运表现杰出的五大原因。

台北捷运3D的泳池彩绘,令人疑幻似真,好像踏进水里!(台北市政府观光传播局)

文章中指出,台北捷运员工总计约5700人,其中维修部门就将近2000名,确保任何小型事件都能在两分钟内解决、五分钟内通知乘客。此外,不到3%的低录取率和低流动率,不仅证明了台北捷运作为一个企业的成功,高比例的资深员工也是让突发事件总是能获得妥善处理的要素。

由于台北捷运管理与硬体设备的到位,让每天20万名乘客大多能在这座地下城里畅行无阻,也成了台湾社会的骄傲。不过,现在的台北捷运,又面临一个偶尔困扰著他们的难题,且往往是在监控中心焦点之外的地方。(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