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电影节】今年你能看到布烈逊、黑泽明、塔可夫斯基……

撰文: 陈奉京 洪昊贤
出版:更新:

电影保存技术仍未完善的年代,不少老电影都因菲林长年累月的损伤,使画质变差甚至无法播放。电影修复的技术出现后,不少经典作品都得到重生。在香港国际电影节(HKIFF)观看修复版经典电影,大概是众多影迷的例行节目。
继早前公布将会放映杨德昌七部作品的修复版后,今年电影节又再公布了多部经典电影修复版,最早的一部要追溯到1921年,导演名字包括布烈逊(Robert Bresson)、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黑泽明、积葵利维特(Jacques Rivette)……影迷宜及早制定攻略以分配时间心神。

布烈逊《最后逃生》(A Man Escaped)剧照。(香港国际电影节)

黑泽明与塔可夫斯基

1950年的《罗生门》使黑泽明声名大噪,四年后他又拍出另一部代表作,誉为日本电影史上最佳影片的《七侠四义》。电影描述日本战国时代七个武士保卫村子防山贼的故事,无论剧本深度与场景调度,到现在仍可作为电影学院的教科书,而修复版还原光影深度,使影像魅力更为深遂。

布烈逊《温柔女子》(A Gentle Woman)剧照。(香港国际电影节)

法国新浪潮前后的欧洲电影

“布烈逊是一位天才。如果他是第一,那下一位导演只能排到第十。这样的差距令人感到压抑。”对法国新浪潮电影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导演布烈逊,深受塔可夫斯基喜爱,甚至曾形容布烈逊是唯一一位能令他着迷和带给他惊喜的导演,在他列出的十部最喜欢电影中,就有两部均是由布烈逊导演,分别是《乡村牧师日记》(Diary of a Country Priest,1951)和《慕雪德》(Mouchette)。

以防遗漏清单

古巴的革命历史总是无法挣脱去年辞世的卡斯特罗。回看火红年代,《低度发展的回忆》(Memories of Underdevelopment,1968)不止是回看革命的记忆,亦是看待再次处于历史折点的古巴的更深层次思考,导演阿利亚(Tomás Gutiérrez Alea)用冷静镜头带观众剖析革命前后的古巴社会。

除此以外,今年电影节还有将菲律宾电影带进国际视野的导演迈克迪里(Mike De Leon)的三部作品《浮生暂借梦》(1977)、《走粉疯情画》(1980)及《爱比仇更深》(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