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嘉年华” 探讨“自由”为何物

撰文: 潘浩欣
出版:更新:

人类的脚步走到公元2017年,虽然不自由的国家依然不自由或更加不自由,但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兴起,令世界看似愈来愈自由。然而,也有很多人看到了“暗涌”,即使在那些原本还算自由的国家,“自由”也出现了新的威胁。
早前,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举办《Carnival》(嘉年华会)展览,邀请40多位本地艺术家和10多位外国术家以言论自由为题做创作,艺术家运用不同媒介去展示看法,有含蓄的、有玩味的……

50多位艺术家以嘉年华为创作题目,以各类媒介的艺术展开“言论自由”的讨论,图为周俊辉的油画作品《Bubble》。(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

策展人:完全自由的社会将会怎样?

在此次展览开幕前,记者“不识好歹”地向Caroline重提“旧事”。她说:“黄宇轩二人的作品骑劫了整个《感频共振》的展览,众人焦点落在他们身上,没有人关注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破坏了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团队精神。而且,技术人员花了一整年时间去改动外墙装置,改造原本只播放熊仔公仔、商业广告的空间,变为另一个艺术空间,但现在却没有机会了,十分可惜。”
 
当展览发生争议,策展人夹在主办方和艺术家之间,策展人该如何捍卫“自由”?她笑说:“我会让艺术家自由地工作,我只会提出一些意见,但那只是我的意见,艺术家要随心而行(You do what you want),我不会逼艺术家做事。”她又指,策展人最终决定艺术品摆放的位置,让艺术品在特定场景中产生对话,令观众明白个中意思。

林岚在卡板木上雕出水波纹理,创制了木雕作品《一段善水》去回应“Carnival”展题。(林岚)

艺术家林岚:我们需要集体力量而非英雄

“水波”纹理与木头纹理交错、起伏不定,她形容这是一层层的暗涌。“大船在海上航行,最怕是暗涌。对于香港的状况,暗涌可以是翻沟的暗涌,亦可以助你一把。我常想,你想像‘它’是怎样的,‘它’就会变成什么。”

林岚没有指明“它”是什么,而是含蓄地以作品带出期许,希望社会能汇聚集体的改变力量。“我欣赏默默起义的人,在街头上叫喊口号的,很可能是退得最快的人,他们出来是为了逞英雄。但我们现在要的不是英雄,而是集体力量,所以我做‘水’,有集滴成流的意思。”

梁美萍把玩损坏的手机,走到大街小巷上拍照,从白色粗线中找到独特的视点,与学生曾鸣辉一起创制了作品《吱吱》。(龚嘉盛摄)

艺术家梁美萍:社会早就存在无形的墙

黄宇轩到《Carnival》的开幕酒会示威,手举“策展人破坏言论自由”的标语。(黄国才)

后记

《Carnival》开幕那天,“放不下”的黄宇轩到开幕酒会上示威,手持“策展人破坏言论自由”的标语,又派发公开信。Caroline 主动展开对话,但黄宇轩未有回应,只递上公开信。黄宇轩在网上呼吁艺发局平反当时的决定并对事件作独立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