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不如研究】港大免费网上课程 全球视野看港片影响力

撰文: 翟启豪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马兰清(Professor Gina Marchetti)在一个公开讲座中说:“要了解全球电影产业,就要了解香港电影”。然而,香港电影的研究资料却相对缺乏。因此,日前香港大学开办“全球化下的香港电影”网上公开课程,为参与者提供全球化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香港电影的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的重要性。

港片兴盛的年代,在非洲也能找到港片的踪影。艺廊汉雅轩于2016年曾举办非洲港产片手绘海报展,海报由美国人Ernie Wolfe III在非洲收集。(Ernie Wolfe III)
李小龙作为全球功夫狂热的标志, 其创作、电影及一生对电影和流行文化有极大的影响。(《死亡游戏》剧照)

港片改变华人形象 移民史的重要档案

李小龙作为全球功夫狂热的标志, 其创作及一生都对电影和流行文化有极大的影响。朴汉峻博士(Dr. Aaron Han Joon Magnan-Park)是“全球化下的香港电影”的讲师之一,他1973年随家人由韩国移民到夏威夷,当时功夫电影风靡全球,甚至令年少的他误以为美国文化就是功夫电影。几年后他在美国成为了学者,并开始回顾及研究七十年代的功夫电影风潮,发现李小龙的电影为世界各地的华人带来从未想像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看待华人男子的态度。负责教授香港动作电影的朴汉峻在“李小龙和全球功夫电影狂热”的单元中,除了会为学生讲解功夫电影对华人社区外之电影文化的影响和普及化,亦会以武打技术的展示,理解武打场景背后的力学原理。

福史德博士会透过电影《秋天的童话》带大家从一个“灵活公民”(Flexible Citizenship)的角度,探讨移民在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秋天的童话》剧照)

文化历史学博士福史德(Dr. Stacilee Ford)亦是课程讲师之一,于香港生活接近25年,她熟悉香港、境外华人及殖民地历史,更认为香港电影作为记录了数代人的变迁的重要档案,是经常被忽略的历史证据来源之一。在课程单元“移民情节剧”中,她除了会讲述移民情节剧(Melodrama of Migration)作为移民历史纪录的重要性,亦会透过香港导演张婉婷 1987年的电影《秋天的童话》,带大家从一个“灵活公民”(Flexible Citizenship)的角度,探讨移民在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受到当时中国及一些美国大城市的不确定性影响,当中更会提到有关的 “交错性”(在历史、文化、民族和身份的角度考虑性别问题)和女性主义理论。

成龙、吴宇森、王家卫 全球化下的香港电影

除了“李小龙和全球功夫电影狂热”和“移民情节剧”外,为期六星期的网上课程亦会谈及另外四个单元:“成龙”、“吴宇森的英雄喋血电影——香港对荷里活”、“香港的后现代银幕:无间道”及“香港电影作为世界电影:花样年华”。课程难度为本科生水平,教授过程以英文为主,学生亦可在录制的教学影片中选择不同语言的字幕。除传统的授课模式外,讲师亦会与电影从业者、影迷及电影研究人员对谈,如《无间道》的导演之一刘伟强。马兰清教授在课程简介中强调会从“全球过程”的角度探讨议题,看电影时不只留意银幕上发生的事,亦会注意相关地区的人口、技术、大众媒体、世界各地的想法、资金流动方式及制作过程等。课程网址:http://tl.hku.hk/elearningblog/?pid=2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