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电影】警匪片内地红不起 文化研究教授︰当然是政治原因
警匪警匪,无匪何来警?今天的警匪片其实是黑道片的变奏,五、六十年代吕奇的出现其实已经带起了警匪片的片种。其时风格较多模仿西方、日本,但“粤语长片”式的低技术与低成本限制了电影内容多元性,也较沉闷。直至吴宇森的出现,将七十年代的武侠动作元素放在警匪片中,除了将武侠动作艺术发扬光大,在城市高楼之间拳来脚往,这种奇观奠定了警匪片典型风格,也是今天香港叫好又叫座的类型片种。摄影:龚慧
动作与城市空间 港产警匪片两大元素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系彭丽君教授解释:“香港警匪片有两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动作与城市空间。较典型的警匪片由动作带动整个电影的剪接与节奏。剪接是时间性的,即如何把时间连接在一起;也有空间性,即把动作呈现得更丰富的方法。而动作与城市景观定义了八、九十年代警匪片最辉煌的时间。导演要把那些‘飞簷走壁’的动作放在如此狭小的香港城市空间时,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设计,发展出很多很有趣的细节,其实是一些类似跳舞的动作,构成了一种香港警匪片很独特的风格。90年代,吴宇森、袁和平扬威荷里活,西方也学习了很多香港的动作逻辑。2000年后,随着西方电脑特技的发展,西方警匪片节奏愈来愈明快,大片对动作片的制作不像从前真实,近乎超现实的风格。观众愈来愈心仪这些奇观画面,成本有限的香港制作自难追赶。”
导演要把那些“飞簷走壁”的动作放在如此狭小的香港城市空间时,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设计,发展出很多很有趣的细节,其实是一些类似跳舞的动作,构成了一种香港警匪片很独特的风格。
城市中展现武侠精神
要论香港警匪片的辉煌时期,不能不提吴宇森。
曾跟随武侠电影鼻祖张彻学师,将武侠动作的逻辑及精神放入当代警匪片中,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电影类型。貌似黑暗的地下组织其实盗亦有道,某程度上道德观念非常重。义气、江湖、地下规则都是道德观的呈现,非常雄性,也很儒家。除了《古惑仔》式的打打杀杀,武侠、江湖的呈现方式也可以来得很含蓄、内敛。
“例如《树大招风》的一幕,林家栋因避难而躲到友人姜皓文家中,二人在夜深以后在屋中互相试探、猜度,大家都不知道大家想什么,有没有机会杀对方?应不应该逃走?二人可能都很害怕。那是一个很静的环境,只有风声、很长的长镜头,反而做得很有质感。”同样的江湖义气、武侠打斗时的相互猜度的状态,港产的警匪片可以来得很多样,可以是《树大招风》的含蓄温柔,或《寒战》的感官轰炸。
想更进一步感受香港城市景观的性格,很简单,重看一次《无间道》与《无间道风云》。“城市景观的呈现,其实很需要倚赖其他东西。例如《无间道》中梁朝伟与曾志伟到一所旧楼中验毒的一幕,梁朝伟不断以手机、摩斯密码传讯给黄秋生;刘德华则以当时非常高的科技与曾志伟通讯,那是一场香港在地低技术与高技术的科技对决,但间中又会加入杜汶泽定义警察身分的幽默笑料,非常贴地。不论是哪一个空间,都拍得很香港。《无间道风云》则几乎没有加入城市景观的色彩。同一个情节只变成一群警察监视毒枭,最后竟然因警察忘记了在某一个地方摆放闭路电视,毒枭们就选择在那个地方贩毒,毫无层次,缺乏都市感。”
中国市场影响现代警匪片景观
的而且确,面对内地一个如斯巨大的市场,电影人要打入这市场无可厚非。问题是,用什么手段打入去。像狗一般一味奉承,还是聪明地保留某些本土风格?“例如杜琪峰在2000年后一直强调自己拍的是香港电影,即使是在内地取景的《毒战》,用了‘公路电影’的方式去拍,跟一般的大陆片很不一样,镜头、剪接的运用,完全是香港人熟悉的港产格调。岔开举个《美人鱼》为例子,周星驰更是有意识地把香港元素放在电影中。例如戏中会无端出现香港风格的鱼缸、又或者霓虹灯,那是很容易连接到香港人想像的东西。他很明显希望把香港的东西放入内地市场,哪怕电影中一个香港演员也没有。反而《寒战》比较像是想拍一出二级荷里活电影,很露的。”
其实警匪片可以有很多背景、脉络,但为什么中国不容许有警匪片?因为中国只得一个系统─国家系统。如果这国家系统是不容挑战的,你很难把警匪片拍得有趣,继而进入内地市场。“香港和内地的传统真的很不同,1949年之后两地的系统、拍摄方法迥异。再一次以杜琪峰电影为例,说是港产警匪片,其实也道出了中港两地黑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勾结,甚至有说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现实,地域性已经较阔。相反,今天的内地电影市场虽然已经发展得很好,很多类型的电影都很蓬勃,但唯独是警匪片仍然红不起来,这当然是因为政治原因,所以香港警匪片仍然有一个很大的传统与空间继续拍,也是过去十年间香港警匪片仍然可以独大的原因。”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