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丝线绣出记忆与血肉 塩田千春三十年艺术创作史专书全纪录
12 岁那年,塩田千春就决定日后要做艺术家,日后果真大为活跃,带著涵盖素描、雕塑、大型装置、行动录像、摄影、素描乃至舞台设计的独特作品游走国际,藉艺术所蕴含的普世性举世罕见。就在创作生涯跨越 30 周年之际,同名专书《Chiharu Shiota》回望色泽浓郁的来时路,将她的创作历程一五一十编织成书,并随著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首场个人展览一起出版。
文:moom bookshop|图片来源:《Chiharu Shiota》
少时从洋画出发,经历行动艺术后,塩田千春辗转将重心转向采集现成物及日常素材,揉合了抽象经验的物品串上细密彩线后就不再寻常,更化为天罗地网,在全球各地造出一座座引人入胜的沉浸式空间装置。由于创作理念涉及的维度分外辽阔,《Chiharu Shiota》自然不仅是单纯罗列成果的回顾集,更深深潜入这位杰出艺术家的生活、创作轨迹,穿过错综复杂的毛线网身历其境,一探迷人装置的幕后奇景。
书中的精采图片除了大量作品、展览现场影像以外,亦包含塩田千春的生活剪影、大学时代的创作侧拍等等;从幼稚园时期一幅毫无留白的花蝶水彩画,也看得出她心目中的世界底色。全书采用英法双语对照,并由擅长探讨艺术、剧场与音乐相互关系的评论家 Denise Wendel-Poray 担纲编辑,收录艺术史学家 Andrea Jahn 撰写的深度专访,富有洞见的评论文则出自 Christelle Pélissier-Roy 之手,全面解析杰作背后的大胆实验精神,与不可或缺的严谨思辨过程。
塩田千春于 1972 年生于日本大阪府,自小在岸和田市成长,在京都精华大学美术学院专攻油画的期间,塩田千春以交换学生身分前往坎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艺术学院,并在当地投入创作装置与行动艺术。毕业后,随即赴欧就读德国的汉堡美术大学、布伦瑞克艺术大学和柏林艺术大学,曾师从行动艺术先驱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及多媒体视觉艺术家雷贝嘉.霍恩,从此以柏林为据点展开全方位创作。
塩田千春多变的手法游走于时间性、动态和梦境概念间,擅以毛线为媒介串连行动、身体及装置艺术,执著地将白、黑、红线打结、交织,在广阔空间中打造出谜样的网状系统,使观众参与时不仅投入情感,身体也无法置诸度外。自上世纪至今,塩田千春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展出,包括美国纽约 PS1当代艺术中心、SCAD 艺术博物馆、德国杜塞道夫 K21 艺术收藏馆、印尼雅加达新美术馆、日本高知县立美术馆、京都文化博物馆、东京森美术馆等;2015年,以《掌中的钥匙》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本文获moom bookshop授权转载,书籍详情请参考原文,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寻书地图——
延伸阅读——
镜头越深情,结局越心痛——摄影大师深濑昌久《洋子》的爱与遗憾
誉为最伟大的战地摄影记者Robert Capa 对战争与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