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书节】遗体防腐师、香港作家讲社会问题 买书又睇艺术展

撰文: 潘宛沚
出版:更新:

每年都有令人不快的事发生,但新一年又是一个新希望。今年九龙城书节正以“在哪里看书?”为题,鼓励大家在阅读中找寻出路。除了有多个独立出版社的书摊外,书节也有很多活动,探讨各种社会问题。

九龙城书节从2009年开始举办,今年已是第九届。一共有30间出版社参展,不少新书亦趁书节推出,如序言书室十周年纪念《十年一隅》、诗人雄仔叔叔的《你还有没有写诗》等等。围绕主题“在哪里看书?”,书节有多场讲座与对谈,从生命教育到近日的中国流民问题,你或许会有所启发。

今年有30家书商参展。(资料图片/九龙城书节)
+2
伍桂麟处理过无数遗体,却令他反思生命。(资料图片/吴炜豪摄)

遗体防腐师谈生死教育

对于教育界来说,过去一年依然是艰苦的一年,学生自杀潮继续,连新任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的儿子也没有幸免。“从死看生。活好当下。”曾任遗体防腐师的伍桂麟在Facebook上推动生死教育,透过社会时事教育大众如何面对生死。在现今只重视学业的教育制度中,他希望学生能尊重生命,而不是盲目追求分数。这次书节主题讲座“生命该如何教育”,伍桂麟便会讲解生命与教育的关系,与教育界的嘉宾交流。非牟利慈善教育机构“生活书院”透过各种体验活动教学,总监严惠英将分享她的经历,令大家明白教育的意义。

主题讲座:“生命该如何教育”嘉宾:刘天明(香港兆基创意书院校长)、严惠英(生活书院 School of Everyday Life总监)、伍桂麟(生死教育​版主,资深遗体防腐师)日期:12月16日时间:13:00-15:00

多户人家都被驱逐,图为北京西门红过千家企业被“清理”的状况。(视觉中国)

香港作家谈“低端人口”

Facebook头像成为表态的途径,近日就有人不少在头像加上“低端人口”。生活在北京的流民被驱逐,令人思考背后的政治动机。两位传媒人卢燕珊和张洁平在讲座“卑贱.低端.离散”中分析事件,曾居北京的卢燕珊将带来现场照片,诉说亲身目击的经历。另外作家韩丽珠和李智良的作品都关注城市的边缘者:韩丽珠的《离心带》讲述城市的疏离、《失去洞穴》关注弱势群体,李智良的《房间》是精神病患者的自白。面对城市的贱斥,传媒人的理性和作家的感性都令我们更了解流民问题,甚至是人的城市生活。

讲座:“卑贱.低端.离散”讲者:卢燕珊(香港资深文化记者,前居北京)、张洁平(端传媒总编辑)、韩丽珠(作家)、李智良(作家)日期:12月17日时间:14:00-16:00

中区警署建筑群活化成香港古迹及艺术馆。(资料图片/谢浩然摄)

率先体验“大馆”艺术家图书馆

来到书节怎可不看书,除了一般的文字书,还有“艺术家书籍”(Artists’ Book)。英国艺术图书馆学会认为艺术家书籍以书本身作为艺术,书就是艺术家的作品。与传统的文字书不同,艺术家书籍的出版量很少。而活化自前中区警署建筑群的“大馆”现为香港古迹及艺术馆,成立了艺术家书籍图书馆,将免费开放予公众。今次书节即可先睹为快,欣赏独一无二的书籍。

展览:艺术家书籍图书馆日期:12月16日至17日

讲座:为什么要收藏艺术家书籍日期:12月16日 13:00-14:00地点:图书馆主持:曾智爱怡(策展助理)

“在哪里读书”,是今年九龙城书节主题。(九龙城书节)

第九届九龙城书节日期:12 月 16 日(12:00-20:00)12月 17 日(11:30-19:30)地点:香港兆基创意书院(九龙联合道135 号,延文礼士道交界)

展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