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潮四】拍召妓、坐监题材改编电影 导演叹港味难救本地影业

撰文: 潘宛沚
出版:更新:

香港流行小说与电影的关系一向密不可分。追溯至五、六十年代,改编自流行小说的电影实在多不胜数,更形成一鸡两味的销售策略。带起“三毫子小说”潮流的罗斌正是显例,曾在上海创办环球出版社的他来到香港,不单继续经营出版事业,亦组织电影公司,将旗下出版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如今香港虽没有这种连锁式生产,仍有电影人随着网络流行小说的趋势,制作不少改编电影。改编自向西村上春树的《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即将上映,是电影公司继《一路向西》(2012)和《壹狱壹世界:高登阔少踎监日记》(2015)后的改编新作。从召妓、坐监到住㓥房,影片主创孙立基和吴汉邦一直将港味呈现在大银幕上。注重本土的改编,是否香港电影的出路?

孙立基:《壹狱壹世界:高登阔少踎监日记》导演《一路向西》及《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监制

吴汉邦:《壹狱壹世界:高登阔少踎监日记》执行导演《一路向西》策划《西谎极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舱》导演

“不要诋毁网络小说。”爱好古典文学的孙立基说。(杨晴 摄)

网络小说重港味 选取题材望能表达港人心声

“不要诋毁网络小说。”爱好古典文学,曾执导《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孙立基如此说,他十分明白写作的困难,未必有回报又需要付出时间。在吴汉邦眼中,因网络写作以作者兴趣出发,没有出版社的压力而令内容更大胆;更重要的是,在网络小说中他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生活。“小说似是荒谬,事实上是每日发生的事,演员在镜头背后也会谈论这些话题。”比起一些美化中产生活的小说,他认为网络小说更贴地。

2011年上映的《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也是孙立基执导的作品。电影公司曾拍摄色情片,也是《一路向西》原著作者向西村上春树愿意将《东莞的森林》交给该公司改编的其中一个原因。(网上图片)

问及孙立基和吴汉邦希望将哪部作品改编成电影,一个说是《山海经》,一个说是《天龙八部》。孙立基直言:“其实我们并非专注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而是现今IP(Intellectual Property)电影成为趋势,有不少人愿意入场欣赏,Marvel电影正是一例。”当纸本走向没落,孙立基却认为网络小说出版仍有市场,启发他将这些小说拍成电影。吴汉邦更认为每个年代都有改编电影,“不过现在改编的是网络小说罢了。”

网络小说题材种类很多,他们会选取社会性强的小说作改编,“我们有话想说,刚好有好作品贴近我们的想法。”孙立基强调要以电影表达香港人心声,因此真实感是其中一项重要元素。正如由他执导的《壹狱壹世界》讲述有钱仔坐牢的经历,电影基于小说改编的同时,他们也参考现实中相似的个案。惩教署和社福界相关人士看过电影后,也表示情节大多合理,令孙立基受到鼓舞。“观众是因为对题材有兴趣而入场,但他们未必感受过电影讲述的生活,我们便将它压缩成两个小时的体验。”

对吴汉邦来说,努力重现的真实却始终带着自己的目光,“改编电影的评价好坏参半,这基于导演和编剧带出书中的什么讯息。”当小说成为影像,无疑这就是他的风格,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呈现出来,“没有自己观点的电影不会有人看。”正如孙立基提到,改编电影不是用影像复制文字,而是要带出新意。《壹狱壹世界》是监狱电影,却没有过往同类型电影的打犯情节,“时代不同,现在的观众未必接受以前一套,而且无论做得多好也不过是抄袭。”提炼书中的细微之处,发展成电影带来的新意,也是他改编电影时的原则。

2012年上映的《一路向西》改编自网络小说《东莞的森林》,电影由吴汉邦策划、孙立基监制。(网上图片)

如何选改编作品

市场对原著有一定反应具社会性,反映香港人生活电影人认同小说题材作品有足够深度、篇幅,言之有物

吴汉邦指负责改编《蜘蛛侠》的电影人往往不考虑原作者和读者,是不道德的事。(杨晴 摄)

不忠于原著不道德 频与作者沟通

改编电影往往会受到不忠于原著的批评,孙立基和吴汉邦却从写剧本到开拍都与作者沟通。吴汉邦回想《壹狱壹世界》的作者小姓奴因此十分惊讶,“小姓奴会觉得卖出版权后,怎样改都与他无关,但我们会问他意见,选角也有向他交代。他便奇怪一间电影公司竟会顾虑一个小作家的意见。”吴汉邦认为与作者沟通可以令他捉紧更多,从而体现作者要表达的事情,“贴近作者的想法,才能重现我作为读者的感受,这是作者最想读者体会到的事。”论及蜘蛛侠系列电影,他批评电影人只拍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而不考虑作者和读者,是不道德的事。

将于九月上映,同样改编自向西村上春树小说的电影《西谎极落:太爆‧太子‧太空舱》,有吴汉邦联合吴兆麟执导。(网上图片)

孙立基也不满将原著改头换面的做法,保留原著神髓是对作者最基本的尊重,“将别人心血和读者认受的作品改到面目全非,且得不到作者祝福,这是卑劣的事。”当作者提出改编不足之处,他们都会按他意愿改动,“既然作者愿意和我们接触,为什么不与他沟通呢?”

这种合作也令电影不单是自己的作品,而是主创和作者不断反刍,加上演员演出的成果。“我们的signature就是书无法呈现的节奏、篇幅结构、音乐和剪接带来的荒谬感。”因为小说并非为改编成电影而写,有些更是章回小说,拍摄前往往要将内容扣连一起,加上商业娱乐元素,“看完书印象深刻,但都要时间想想加些什么才能成为电影。”吴汉邦说。但终究电影还是集体创作,不论是改编还是原创,“只有成为作家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作品。”

2016年上映的《壹狱壹世界:高登阔少踎监日记》,改编自网络作家小姓奴,孙立基和吴汉邦在这部电影里分别担任导演和执行导演。(网上图片)

如何将小说改编成电影

扣连小说情节补充情节和角色漏洞处理敏感话题和字眼,如种族歧视考究剧本真实性

由向西村上春树作品改编的《西谎极落:太爆‧太子‧太空舱》,由吴汉邦执导。(电影公司提供)

外国蜘蛛侠更受欢迎 改编电影难扭转观众品味

香港电影陷入低潮多年,从本地影院萎缩可见一斑,数量从1993年的119间降至2015年的47间,且外国商业大片持续占据香港市场,港产片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孙立基回想从前香港电影业蓬勃,在东南亚也大有市场,正因为香港电影创新大胆,但现在为了迁就中国市场,电影题材被限制,孙立基形容这是“勒住条颈”。从题材本土又多样的网络小说中寻找拍摄题材,能否会港产片找到更多生机?两位电影人都摇了摇头。

“香港人口讲重视本土,觉得电影很好但不看,等出碟才看吧,一点骨气也没有。”相比迁就中国市场的问题,吴汉邦认为问题终究是观众。孙立基也提到即使《十年》(2015)引起热话,但没有戏院会开太多场次,“现在观众能展示姿态的方法太多,支持港产片不一定入戏院,可以去社区,坐在草皮上、楼梯上看,但会影响票房,令做电影很困难。”吴汉邦提到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大赢家《树大招风》,票房也不过1000万。但纵使《一路向西》这类既有噱头、口味又较大众的港产电影,在蜘蛛侠这类荷里活大片面前,他们也不愿冒险于同一天上映。“改编不能改变香港潮流,即使多本土也没有用,观众宁愿看蜘蛛侠。”他慨叹道。

向西村上春树的最新改编作品,你会入场支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