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言丹《等待雪崩》探索生死命题 勾勒存在的不安与虚无|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机场是旅行者跨越云层前往异国的驿站,那里汇集了许多人,我们等待,等待一段崭新的体验,等待一场自我的对答…… 香港新晋作家黄言丹出版首部作品《等待雪崩》,以五则后设游记与五个短篇小说,带领读者游走于现实与魔幻的边界。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黄言丹《等待雪崩》:死亡的霎然大洞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生死界线 时间向度

《等待雪崩》中主人公之视点所处的时间似乎不断在过去、现在及未来间跳跃。作者以冷静的笔调,勾勒出存在的不安与虚无,角色之间像隔着一层迷雾的疏离感在文字间蔓延。

黄言丹喜欢文学和电影,而令她决定提笔的关键,是参加了朋友的一场葬礼,“当下我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有些近乎呆了或空洞的感觉。过了几年后,我才慢慢发现,这件事一直影响我日常生活及对人生的想法,我发现自己多想了死亡、生存、在无法预料的人生中有甚么实在的意义等问题,思考得多了,便发现内心有创作的冲动或欲望,一定要写出来才可以排解,在这状态下我迫自己写作。”她自言过程苦乐参半,有时痛苦甚至比满足感更大。

5月24日,尼泊尔加德满都,一名女士在巴格马蒂河边祈祷。(Niranjan Shrestha/美联社)

〈阿德尔玛〉和〈你不曾在此〉是书中两篇最先完成的作品,亦是最能捕捉本著作的氛围和中心思想的作品:

〈阿德尔玛〉讲述主角前往加德满都探访前女友,偶然在飞机上获得了《佩妮洛普的游记》。某个迷蒙氤氲的清晨,他循著游记前往当地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城,竟从陌生人的脸庞看见逝者的模样……

〈你不曾在此〉描写了一段地铁车厢中的相遇。长久在异地奔波的主角回港参加婚礼,与中学同学昊仁久别重逢。她不断在脑海中挖掘对昊仁的回忆与印象,更得知他有一个奇怪的嗜好—参加陌生人的丧礼。

地铁车厢如沙甸鱼罐头一样逼着大量打工仔,绝对是香港日常写照之一。(资料图片)

角色之间聚散重逢,或触碰到自身心结,从而开展对“生死”命题的探索。〈阿德尔玛〉中有一个有趣的描述:“你认为你脚下有一条细长的线,清楚把你和他们分割开去。但其实对你来说,他们是属于过去的,对他们来说,你是属于现在的,大家不过是以不同方式存在于这宇宙中。”

五座虚构的机场

作者在五篇故事的章节之间,穿插了五五座虚构的机场(flydenver.com)

作者在五篇故事的章节之间,穿插了五篇虚构的《佩妮洛普的游记》—〈记伊西朵拉机场〉、〈记莫里利亚机场〉、〈记札伊拉机场〉、〈记索拉机场〉、〈记底奥米拉机场〉,五个机场的名字均来自伊塔罗.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的虚构城市。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

对她而言机场就如同一个迷你城市,“我们常言‘地球村’,航空业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我们可以在二十四小时内从地球一端飞到另一端…… 出游人士在机场逗留的时间越来越多,机场的建设发展到与微型城市无异,有酒店、诊所、商场、食肆⋯⋯”在机场内,来自不同地域、时区的人,怀着各自的心思,在机场暂留、汇合,然后各自前往不同的目的地。作者联想到“时间旅行”,书中的角色不时露出飘忽、来回交错的思绪,他们转瞬陷入另一个时空的记忆,稍稍与当下抽离,就如踏足中转站等待转机。

旅程通往何处

比起书写旅行,黄言丹指自己更着重书写旅人(Robert Bye/Unsplash)

比起书写旅行,黄言丹指自己更着重书写旅人,“整个故事以旅行者为主角,纵观几位主角要不停重复旅行、出走,游遍世界各地,但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落脚点,一个家的地方。而这种困顿与现代人的生存模式很相似,所以我想在书中捕捉或呈现这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