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上世纪影评“出土” 文学以外亦是称职的影评人?|开卷乐
香港作家西西于2022年底离世,不少有心人陆续将她的作品结集成书,如讲玩具的《玩具和房子》、谈论名画的《画自己的画》和《可惜,葆拉》。西西嗜好众多,涉猎范畴甚广,其中包括看电影。她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不同笔名写下大量影评,以独特的文学视角探讨电影剪接、历史、美学等等,至今重读仍未感过时。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西西看电影(下)》- 做个称职的影评人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有心人协助影评“出土”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哲学博士赵晓彤十多年前去台湾交流,偶然发现西西曾致力研究电影,但成果却鲜有人谈及。赵晓彤于是开始研究相关课题,她收集了西西大量关于电影的文章,其后编纂成一连三册的《西西看电影》。
《西西看电影》分为上、中、下三册,收录了西西六十年代在不同刊物(包括日报、晚报、电影及文艺刊物)谈论电影的文章。赵晓彤指,编书其中一个有趣的地方是让她发现西西不但影评数量众多,而且笔名也很多,有些笔名连她本人也记不起,后来经书迷、读者、收藏家寄来旧刊物,才能印证文章是出自西西之手。赵晓彤指,这种编者和读者之间的连结,令本书的成果更丰硕。
珍惜观赏电影机会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观看经典西方电影并不容易,不少好电影更因为无利可图而不会在一般电影院放映。透过阅读西西的作品,读者大抵能感受当时看电影的难处。书中<“第一影室”电影协会>写当时位于大会堂剧院的“第一影室”(Studio One)因为播放高质电影,而汇聚了一众电影爱好者。Studio One 有会员制度,入场费亦稍高,但对西西而言,好片难得一看,加上当年大会堂剧院的电影设备冠绝全港,票价贵一点也值得。
当年不少好电影只会在特定日子和场次上映,西西固然很珍惜每次看电影的机会,赵晓彤指她凭借惊人的记忆力记住了电影的画面、内容、剪接镜头,再以文字记录下来,正正呈现她对电影的热爱和尊重。
西西的评论角度十分全面,前期她倾向写技术层面,如电影镜头、剪接等,而且笔法活泼。她后期的影评则选材更广,甚至会考虑到电影发行和制作上的困难。西西曾担任邵氏电影的幕后工作,也写过电影剧本,赵晓彤指出这些幕后的经验扩阔了西西的视野,“她能够以一种比较阔的眼界,没有一种俯视角度,反而看到娱乐工业制作的难处,进而提出能够符合电影位置和做法改进的方向。”
文字写作实验场地
赵晓彤提到西西会透过文字的语气和节奏,表达她对电影的情感和喜恶,将影评变为写作的实验场地。如<我看独臂刀之技法>一文会模仿武林用语,令文字更传神:“方刚负伤上桥,导演以主观眼拍摄灯笼及树。前者前后摆荡,后者东西摆荡,甚怪,有卖弄之嫌。方刚病愈,又以主观眼目小蛮,是时用蒙眬清晰交替,上乘多矣。”文中提及电影《独臂刀》运用特写的技巧,但《独》在镜头运用以至剪接上,略有不足之处。赵晓彤指,西西的行文亦反映了她的看法:“西西爱之深责之切,文字上会出现很多短句,或是没有逗号连续两行没有停顿。”
由西西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西西努力研究电影的底蕴,对电影和文学同具热忱,实为一名称职的影评人。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