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工夫茶还是功夫茶?《穆如茶话》推广理论实践兼重茶学|开卷乐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揉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生活习尚,与国民生活关系密不可分。“穆如茶学”创办人杨智深自1980年代起在香港推广中国茶学,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凭借自身对茶的深入研究,推广理论与实践兼重的茶学。杨智深2022年离世,其好友朱少璋搜集了杨智深五十多篇散见于网络、报章、杂志的茶学文章,编成《穆如茶话:杨智深茶学存稿》一书,继续传扬杨智深的茶学精髓。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穆如茶话:杨智深茶学存稿》-功夫茶与工夫茶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冯杰、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杨智深字穆如,生于1963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1986年,他在香港法住文化学院创办中国茶文化课程,成为香港推广茶文化的先躯。他又于2010年在北京先后成立“穆如茶室”及“穆如茶制”,推广传统功夫茶和生活美学。杨智深多年来以茶会友,游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以至星马等地,筹划并主讲茶学专门课程和讲座。
何谓茶学?茶学是指研究茶树、茶叶、茶饮或茶文化的学科。杨智深提倡的茶学包含学习和学问的意思,须用功地深入研究茶的所有。茶学中有所谓茶制,就是正统中华茶文化的制度。杨智深认为品茶要讲求环境、器皿、茶叶良莠,他创立的“穆如茶制”正是从这三个环节著手,主张茶室设计需符合现代起居原理,并融入传统山水,古今并存。茶制亦著重器皿优良,以及严取正山名区的茶叶等。
杨智深在〈茶无杯说〉中言,中国品茶之流大致分为宜淡的绿茶龙井、白茶寿眉、陈茶普洱,宜浓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当中又讲究泡茶技巧,也就是常说的“功夫茶”。坊间爱将潮汕地区的饮茶文化称为“工夫茶”,其“工”字有时间的含意。杨智深在〈功夫茶概论〉言:“因而采与制两个环节,当时的人慨叹过程耗费工夫,采摘需要比别的茶多候十五到二十天,制茶更是拖长到半年的光景,所以有‘工夫茶’一说。”然而杨智深主张用“功”字去描述。他指茶传至潮汕地区后,“斟酌器物之精,推敲冲茶之细,则非是过程时间长短来量度。器物精巧,关乎良工手艺的功夫,冲茶注水则乃掌茶刚柔的功夫”。杨智深所重之“功”,实指是冲茶的技艺。可见杨智深的造诣和匠心,亦足见其茶学的严谨之处。
茶学历史久远,杨智深辨源析流,指茶的历史该以明太祖朱元璋“废蒸团、兴炒散”为分界线。唐代以来,一直以“煮茶”、“吃茶”为尚,自明太祖下令禁止百姓蒸茶后,坊间便改为“泡茶”、“饮茶”。现时不少人论泡茶,却误用唐宋煮茶标准,泡茶时甚至乱用煮茶点茶器具。杨智深认为唐代陆羽的《茶经》是茶学经典,内里精行俭德等大原则无分时间,但涉及煮茶具体步骤,却不可应用于明朝以后的“泡茶”活动。
《穆如茶话:杨智深茶学存稿》全书分为主要谈及茶学的“内篇”、对传统文化和美的追求的“外篇”,及文章延伸和补充的“杂篇”、“附录”。编者朱少璋形容,杨智深文学根基深厚,以恬淡逍遥之文字,谈中国茶学之奥妙。文字犹如佳茗,浅尝则淡雅清幽,细味则余韵悠长。读者不妨泡一杯茶,慢慢细味。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