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之匙现实版】人工智能闯入日本酪农业 目标增加牛奶产量

撰文: 王淑君
出版:更新:

日本漫画《银之匙》曾指农家孩子掌握生产食物的方法,一辈子不愁吃喝,犹如握着象征富裕的“银匙”。不过,农产业始终是“看天食饭”的行业,除了动手的技巧,还需要时机配合,才能获得好收成。一旦错过了“好时辰”,产量便会不如理想,白费农夫们的心血。

在乳牛的颈上绑上感应器,结合物联网和AI技术,有效增加产奶量。(Farmnote)
《银之匙》作者拥有农家背景,从漫画作品中可见日本酪农产业已相当自动化。(漫画撷图)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说话能在现今的农产业里充分表现出来,因负责饲养乳牛的酪农们,必须依靠健康乳牛出产牛奶才能维持生计,而在牠们发情期时挤奶,更能有效提高产奶量;相反,若错过了乳牛的发情期才挤奶,奶量便相对较少。50头乳牛非发情期的牛奶产量对比发情期的产量,将令酪农一年损失约400万日元(约港币27.7万元)。不过,人牛有别,酪农们未必能完全掌握每只乳牛的生理变化,因此容易错过挤奶的最佳时间。

使用此服务的酪农,可在工作时候“奉指”用手机,即时掌握牛只的健康资讯。(Farmnote)

现在,科技将为酪农的生计状况带来转变。日本通讯商NTT DoCoMo计划采用初创IT企业Farmnote开发的物联网设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制作内置速度感应和无线通讯功能的感应器。酪农只需把感应器绑在牛的颈部,便能收集到牠们运动和反刍时间等数据。由于采用放养式饲养的牛只每到发情期时,活动量会有所增加,因此感应器监测的准绳度可高达90%;AI技术更能按每只乳牛的身体差异作出相应的判断,为酪农提供精准的数据。

现时这个计划,每头牛的感应器设备为29,800日元(约港币2,070元),服务费则每月200日元(约港币14元),另外还需付通讯中转装置和安装费。看来费用甚多,不过该公司声称,酪农们引进服务后1年便能赚回初期投资费用。

该公司又表示,相应技术亦采用在肉牛身上,这不但能有助酪农及早发现牛只的疾病征状,也能提高繁殖效率。他们更计划日后开发更多服务,以辅助小牛成长、管理饲料和支援农作物的流通等。

(资料来源:日本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