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F】周年报表、计划说明书勿弃掉 留意“平均成本法”漏洞
打工仔不时会收到强积金计划受托人寄来的信件,不过,大部分对它们置之不理,甚至直接掉弃。不过,“强积金计划说明书”、“周年权益报表”及“基金便览”等文件其实包含不少重要资讯,想好好管理强积金,便需要小心阅读。
文:梁世杰
大家接收强积金资讯的渠道,一是来自报章杂志,当中的报道大多是过往一个月全港强积金的赚蚀情况;另一方面是由强积金计划受托人寄来的信件,但很多人长年都没有拆开信件来看,便直接当作废纸处理,对信件内一大堆数字及列表完全不感兴趣。
其实报章杂志的强积金资讯都是比较大众化,很多时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反而从受托人直接而来的信件,是载满关乎自己利益的讯息。
首先,强积金计划最重要的文件是“强积金计划说明书”(下称说明书)。说明书详细列明各受托人、行政管理人、保管人、投资经理、核数师等的名称及工作内容、各成份基金的投资目标及风险资料、基金费用及行政程序等。只有出现重大事情时,例如合并计划或加减成份基金,此销售文件才会作出修订,所以说明书可以说是各个强积金计划的“出世纸”。
周年权益报表犹如投资成绩表
第二份重要文件是针对计划成员个人利益的“周年权益报表”。此报表通常是全年强积金信件中,最大叠最厚的一份,里面详列当年供款取款情况,以及各成份基金买卖及赚蚀的明细,所以“周年权益报表”可说是各计划成员自己当年投资的成绩表。
第三是针对成份基金表现的“基金便览”。积金局的《强积金投资基金披露守则》(下称《守则》)要求受托人每年至少制作两份“基金便览”,但很多计划已经比《守则》的要求做得更多,不少是一个月出一份,与市场上其他共同基金(mutual fund)及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看齐。“基金便览”内列出基金资产总值、基金收费比率、投资目标、十大资产、投资经理的评论,以及最重要的回报率及风险数据。
相关文章:【强积金】过份进取、保守皆下策 一图了解MPF调整配置策略建议
基金便览内的“平均成本法”回报率没有可比性
“基金便览”内的回报率有多种陈述方法,可分为累积、年率化及历年,对应的时段至少有一年期、 五年期、十年期及自基金推出后。例如想知道2017年当年的回报率,便可参考历年回报率的列表,又或者想知道自基金推出后的年率化回报,亦可以于“基金便览”中找到。
有些计划的“基金便览”更会列出“平均成本法”的回报率,但由于“平均成本法”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令“基金便览”内的“平均成本法”回报率没有可比性,甚至会出现错误的解读。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计划“基金便览”内列出的“平均成本法”回报率,其数值都是低于基金回报率(见下图红框),是否觉得很奇怪?为何积金局及各受托人过往十九年不断强调强积金是用“平均成本法”,但运用“平均成本法”下的回报率竟然差过基金回报率?
“基金便览”内的平均成本法回报率及基金回报率(按图阅读)
“每月供款”及“平均成本法”操作方式不同
笔者认为,运用“平均成本法”下的回报率差过基金回报率,是因为大家乱用概念,错误将“平均成本法”硬塞进强积金情景作注解。强积金是由零开始,定期新增资产,“每月供款”会增加累计资产;但“平均成本法”的原理并非由零开始,而是已经先拥有一定现金资产,之后再定期(例如每月)调拨现金去购买基金或投资物,调拨其间不会新增资产。
因此,强积金根本不是运用“平均成本法”。“每月供款”及“平均成本法”两者表面上好像差不多,因为每月都有出钱购买基金,但其实背后的操作方式及资金设定完全是两回事。因为“平均成本法”与强积金的“每月供款”原理不同,而出现上述“基金便览”内“平均成本法”较低的回报率计算结果。
可惜制作“基金便览”的受托人又没有作详细解释,全香港胡里胡涂地将“每月供款”及“平均成本法”混为一谈,十多年来亦视若无睹,期间没有反省及质疑,反映出人们没有运用理性思维去客观地及仔细地处理强积金。
立即下载《香港01》,紧贴公务员职位空缺、劳工处笋工推介,了解CV、面试致胜技巧!下载网址: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