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I面试】港大医科生分享面试技巧 自信对答最重要

撰文: 撑场来稿
出版:更新:

DSE快将完结,不少学弟妹经已开始准备6月分的面试。曾经历MMI面试(Multiple Mini Interview迷你多站式面试),以下有几点希望有助今届考生表现自如。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更多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一、切忌死记硬背

与Pre-clinical学习和DSE有别,MMI并无绝对答案。MMI问题类别亦多不胜数,可涵盖中港外时事、科技应用、生活常识、人际解难、道德论理等等。议题新旧交织,可能与近年热门时事有关,也可能谈及历史事件或科技发展。硬背非但浪费时间,更让考官认为你只是背书机器。而且考官与你只是浅谈数分钟,“抛书包”反而显得累赘。

二、事实胜于雄辩

当然,背景知识亦能画龙点睛。假如你想引用证据又应如何拿捏?个人建议提供的证据要有三项条件:

(1)简单明了直截了当

(2)资料数据正确无误

(3)来源可靠容易引用

比较常用的便是卫生署、医管局、卫生防护中心、世卫这些来源。如果资料被质疑,相信亦能对答如流。想当年我道出个人意见时被考官用世卫指引质疑,场面实在尴尬。

↓↓点图看港大2018年资讯日开放的MMI面试模拟场景及试题↓↓

三、对答技巧为主

假如被质疑,我又可如何应付?是否又代表“凶多吉少”?其实MMI真正的目的正是想考验同学的应答方式,正如医学院院长明言,医学知识并非面试重点。考官之所以质疑同学,是因为科学探究正正由“质疑”开始。学懂质疑和被质疑,学懂以真确数字回应才是大学学习的精髓。

同学面对被质疑可以有两种做法:

(1)用确实数据回应,但你要考虑下一步:考官或会质问你如何肯定资料真实性

(2)对议题不熟悉的话,你可以用亲身经验作分享,但可以提及如何能完善答案,例如举例说明自己或学术机构可以继续研究。当然此方法并非万灵丹,可一不可再。

港大医学院2018年资讯日,开放了模拟试场予学生参观。(邓颖琳摄)

四、脑眼口急转弯

考场为一条长走廊左右的课室,每间课室内外设有同步的计时系统。考生会有两分钟在门外准备,两分钟完结便需马上进入课室,六分钟对答后便需立即回到走廊预备。然而,两分钟准备,连同出课室、睇题目等程序,实际只有一分半钟思考及练习。

同学不要因为准备未完成而焦虑,因为根本不可能完成准备。步入课室最重要是保持自信,将初步想法论述,考官会再追问,令你答案更完善,亦显示你的对答技巧。

[五、礼多人不怪]

紧张在所难免,加上准备时间短暂,有时或者会未能畅所欲言。但最重要是保持冷静和礼貌。无论是打招呼、答问题,抑或被质问、被难倒,亦应该保持笑容。面试的考官可能是讲师、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学习)导师,甚至教授、院长。当年面试我的其中一位考官便是医学院前院长杨紫芝教授,在医学界和大专界举足轻重。但无论如何也不要被眼前考官的威严所吓倒,他们都会用贴地的形式与你互动,说不定比你更熟悉社交媒体的文化。

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称希望尽量透过面试选出合适做医生的学生。(林若勤摄)

整体而言,MMI是既使人有压力又惊喜的面试,一方面时间紧凑,另一方面让你感受到医学院教授的友善和耐心。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精明脑”面对。

祝各位面试顺利!

P.S.:去Grad trip亦要留意日期和email!大学随时有资讯通知大家。建议“飞线”给家人,以免错过大学电话!

作者简介:Chc957

长于基层,看世界、看事情的方式与身边人或有不同。梦想能为社会带来希望和温暖。自幼喜欢思考创作,希望一笔一字能带来共鸣。

作者Facebook专页:基层状元心路历程 | As a grassroot top scorer Facebook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医科生分享面试技巧 平常心精明脑最重要”​】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