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蚝|科研结合传统知识 助本地蚝民打破困境:今年蚝豉金蚝肥美

撰文: 黎倩婷
出版:更新:

新年将至,各家各户都开始购入应节食材,团年饭讲求寓意,象征“发财好市”的发菜蚝豉可谓是过年必吃的菜式,但原来本地养蚝业正面对几重困境,养蚝老字号陈祥记负责人祥嫂和她的女儿陈秀霞接受专访时表示,随着近年气候变化无常,蚝类的收成也受到影响,蚝民亦作出相对应的措施,结果今年收割的蚝豉和金蚝十分肥美。蚝民靠海维生,近年为保育海洋生态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 下称 TNC)合作,两者结合知识来修复蚝礁以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

陈祥记有逾五十多年历史,看尽本地养蚝业的兴衰,祥嫂(左)和她女儿陈秀霞(右)慨叹养蚝绝非易事,每天都要观察水质变化、水流及天气等,由播蚝种至收成出货需时大概要3至5年,每一只蚝都是心血之作。(黎倩婷摄)

陈祥记有逾五十多年历史,看尽本地养蚝业的兴衰,负责人的祖籍为沙井这个养蚝之乡,来到香港后还是决定重操故业,在流浮山落脚开展他们的养蚝事业,大部份养蚝业都以家庭式运作,陈祥记现时由祥叔、祥嫂和他的一对儿女打理,近年却发现本地养蚝业面临几大难处,先是现时气候难以预测,蚝业在疫情下难以聘请人手,长远而言预计这些传统技艺如养蚝、制蚝油将会失传。

气候变化无常 去年大规模死蚝

蚝类一直是香港的重要商品,很多市民都喜欢用蚝来烹调美味的贺年菜式,但原来去年本地养蚝业面临了一场浩劫,祥嫂分享指,去年发生大规模死蚝的状况,祥嫂表示,养蚝业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首先蚝类适合生长在咸淡水的交界及水流较平稳的内湾区,降雨量极影响养蚝工作,她指下雨时会为蚝排增加淡水,但不降雨的话海水又会太咸,而水太咸的话就会开始死蚝,另因为天气回暖的关系,以往在中秋时便会开蚝开到“蹦蹦声”,但近年在11月才开始开第一转蚝,开蚝时机不断向后延。

祥嫂表示,养蚝绝非易事,每天都要观察水质变化、水流及天气等,由播蚝种至收成出货需时大概要3至5年,每一只蚝都是心血之作,去年的浩劫令不少蚝民血本无归,投资多年的蚝苗及时间化为乌有,加上陈祥记主力做批发,疫情下销情大受打击,因此不少蚝民今年播蚝种时都较为保守,播蚝苗的数量减少,却发现今年收成的蚝变得更肥美,祥嫂解释指因为蚝排的密度变疏,故今年的蚝“又大只又肥美”。

填海工程一度影响水质 近年流浮山重现消失的物种

在陈祥记遥望对岸可以隐约看见深圳的高楼大厦,陈秀霞表示多年以来见证对岸的发展,同时影响香港的海洋生态。她形容90年代对岸工业发展得最蓬勃时,水污染十分严重,当时深圳河上流设有很多工厂,波及流浮山的渔业,“流浮山海鲜污糟嘅想法,就系𠮶时扎根在香港人心入面”,后来内地政府严打水污染,海洋生态恢复如初,但人的想法却很难改变,陈秀霞指近年流浮山一带的水资源明显变得丰富,愈来愈多以前在流浮山中消失了的物种重现,例如弹涂鱼、马蹄蟹等,“𠵱家啲水好清,流浮山嘅海鲜已经可以好放心咁食用。”

本地蚝民见步行步:难请人、难传承

养蚝、制作蚝豉及蚝油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陈祥记经营至今逾五十年,祥叔、祥嫂总会有退下来的一天,但论蚝业的传承,他们都认为只能见步行步。陈秀霞笑言,儿时几兄弟姊妹每逢开蚝季都会落蚝排帮忙,但长大后父母都希望他们发展个人事业,由于近年父母年事渐高,故帮忙发展公司的零售,只因对这一行有情意结。陈秀霞表示,整个行业都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传统技艺难以传承下去,包括制蚝豉、蚝油的传统工艺,未来只能见步行步,养蚝业由她年幼时有过百间竞争,现在只剩下几十户,过多十年左右,父母必须退下来时,陈祥记会怎样确实为未知之数。

一家热爱养蚝业 曾自制“土炮战车”盼减轻体力劳动

陈秀霞补充指,养蚝业要聘请员工并不容易,一来只在冬季时最需要人手,愿意签短期合约的劳工不多,其次工作极需体力劳动,在疫情前会聘请一些内地劳工,但现时封关请人难上加难。为了解决人手短缺的问题,陈秀霞的哥哥曾自制一架“土炮战车”代替他们工作,战车虽然最后无法运作,但却反映出他们一家对养蚝业的热爱,一直想尽办法打破现时的困局。

环团助修复蚝礁 保持生态平衡

大众市民一般对蚝类的印象大多围绕在食用、买卖上,忽略了蚝类对海洋的众多益处,大自然保护协会项目外展助理经理Anniqa表示,“养蚝如果有一个妥善嘅管理,喺可以对成个自然环境有修复性,因为佢有好多生态功能”,Anniqa解释蚝为一种类食性动物,可透过食用水中过多的营养来避免滋生藻类诱发红潮,从而避免海洋生物缺氧而死,除了可平衡水质外,修复蚝礁对生物多样性、鱼获及挡浪均有正面作用,她举例指如果同一片海域中有太多蚝便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整个海湾的蚝都会因抢食而变瘦,或需要更长时间才会生长至一个合适的肥度,因此要留意蚝排的密度与数量。

从酒店餐厅回收贝类壳 蚝民借地支持

有见及此,TNC将推行一项名为“‘壳’海无涯”的项目, TNC会从本港的酒店及餐厅收集被丢弃的贝类壳,进行回收并重建成新的活蚝礁,这些蚝礁有多种益处,例如为幼鱼及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另作为天然的海水过滤器,可有效改善本地水质及稳定海岸线,蚝壳也可化身为蚝排的肥料。

Anniqa表示,蚝民依赖海洋资源维生,在保育上也不遗余力,过去一直运用养蚝的传统知识令蚝类得以在香港存活,协会得以成功推行计划,有赖一众蚝民的鼎力支持,早在4至5年前开始做蚝礁修复的行动时,当时大家对养蚝的认识不深,项目很快便遇上樽颈位,与蚝民沟通后他们十分赞成为海洋、蚝类做一些保育工作,因此借出了以前用来种蚝的一个地方让他们作试点,令他们快速可以收集更多数据来修复蚝礁。两者合作互惠互利,TNC从科研的角度分析蚝类生长,例如计算海湾的承载力可以容纳多少只蚝,蚝民便可以依日后的数据来安排投资多寡,在维持健康海洋生态下,“养最肥美嘅蚝,达至最高嘅经济效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