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农墟】中大有靓菜 学生办农墟 扶植本地小农
为了食得健康,“中大农业发展组”与中大员工总会合办“山城农墟”,邀请本地有机小农逢周四到中大摆摊,提供本地当造的新鲜靓菜,借此推动香港农业。
“中大农业发展组”在4年前成立,源起是新界东北发展议题,希望以学生的身分参与其中,令更多人关注本地农业和小农的生计。“山城农墟由去年开始举办,希望能成为我们的传统。”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2年级生,中大农业发展组副主席刘嘉盈(Kelly)说。
有机认证不是必须
农作物的有机认证动辄要花上万元,当中还未计算续牌费用,小农未必能负担得起。要参加“山城农墟”,有机认证不是必须,更重要的是自然耕种,Kelly表示:“有机认证还存在不少灰色地带,而且成本较高,我们不会要求农场一定要拥有有机认证。我们会到访摆摊的农场,了解他们的耕作过程和经营状况。现今香港很难找到完全天然,一丁点化学剂都未曾施加的土地,但若农场成立以后便不施化肥,不撒化学农药,以自然方式耕种,我们都可以接受的。”
农墟受教职员欢迎秋葵、有毛小冬瓜、本地姜,这些都是“山城农墟”的热卖品,“最大的客群是教职员,他们对食物质素有要求,愿意为优质食物花多点钱。不少人特意在星期四午膳时间来趁墟,买定周末的瓜菜。若不知道应买多少份量,告诉我们家中人数,我会代为估算数量。”蓝妹有机农场负责人Flora说。
农墟择期逢星期四,不但因为学校平日人多,还可避免与市区农墟撞期。“市区的农墟多数是周末,但偏偏菜不能等到周末才收割,每逢星期四参加山城农墟,刚好可以收割鲜嫩的菜拿来卖,今日大概卖了140斤瓜菜了。”农墟档主杉山农场负责人陈不凡表示,山城农墟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两小时,但销情不错,每次大概卖上百斤瓜菜。
学生喜买颓面菜
对于学生,他们考虑的是价钱问题,加上少下厨,买菜意欲较少。农业发展组将学生喜好向农户反应,好让农户准备适合的货色,刘嘉盈说:“我们向中大同学收集意见,了解他们的喜好,发现原来他们买的都是容易煮熟的菜,例如菜芯、小白菜,因为可以煮面。未来也会增加水果摊,因为够方便,可以即买即食,师生都喜欢。”
为了刺激学生惠顾,中大农业发展组还向同学派发现金券,“我们会向农户收取场租,每摊$50,部分租金会用作在现金券支出中,收益还是回到农户中。”刘嘉盈表示,中大农业发展组未来也会继续举办农墟,让更多农户可以参加。
山城农墟
日期:逢星期四
时间:12:00-14:00
地点:中文大学本部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