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米】复耕农地稻谷成白米 吃一口热饭 勾垦荒回忆

撰文: 邓丽婷 蔡正邦
出版:更新:

“一世人无食过嘅质感!烟韧、好味,食𠮶啖饭嘅时候,会谂返起由开荒至拎住碗饭,好多片段走返出来!”米饭是香港人的主食,但你有为吃一白饭,掀起过霎时感动过吗?一碗热腾腾的白饭,勾起一群城市米农在田野间的稻米回忆。
“新界有种米”八乡小队花了约半年时间,种出第一茬白米,经过收割、打谷、晒谷及碾米后,上月底成功生产111公斤的本地白米,希望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地,一小步一小步地实践土地复耕,推动农地农用。

八乡小队成员一同分享成果,品尝自己一手一脚种植的米饭。(蔡正邦摄)

蚂蚁搬家 运榖磨米

旭日初升,朝露洒在收割过后变得光秃秃的稻田上。在农棚旁,一群“新界有种米”八乡小队的成员上演一幕“蚂蚁搬家”,搬运著一桶桶、一包包晒了好些日子的稻谷。成员Juliet推著手推车走在前,Billy则赤膊扛著一包稻谷尾随其后,其他成员提著桶子,一个接一个,沿著田间小路走向村口。

成员把稻谷送上货车,一行十多人驱车往新田,来到米农梁日信(信哥)的大本营,借用机器,准备碾谷,亦即是将黄金色的谷粒“磨皮拆壳”,碾成雪白的八乡大米。

白米金蝉脱壳 米糠变成料

寒暄一番,成员们分为碾米及包装两条生产线。三数人跟随信哥,开动碾米机后,将黄金稻谷倒入碾米机,不消一会,象牙白的大米倾盘而出,“沙沙”作响,跌入胶桶。同时,“金蝉脱壳”后的米壳磨成米糠,从右边的出口跌出,成为营养丰富的肥料,而未能育成白米的空心稻谷就在左边的出口跌出。

成员合力将稻谷倒入碾米机。(蔡正邦摄)

留起结实白米作米种

稻谷需要碾两次,然后再经另一部机器过滤沙子等杂质,才能蜕变雪白的大米。信哥一直在旁指导,一时拿著竹筷子搅动入口处的稻谷,让稻谷畅顺跌入碾米机;一时抓起两把白米,让八乡小队成员比较一下碾了一次和两次的白米,在颜色上的分别,还提醒他们要留起结实的白米,作为米种。

一桶、两桶、三桶,再一包、两包、三包,有人忙于倒谷,有人更换快满泻的米桶,有人将米糠倒进帆布袋,有人运送辗好的白米至包装部。整个流水式生产线井井有条。

在另一端的包装部,成员逐一在牛皮纸上盖上“新界有种米-八乡”的原子印,再交予另一位队员,将碾好的八乡米分500克及1,000克装入袋,再用麻绳绑成一包包八乡米。

完成碾米及包装工序后,是时候开饭了!

经过半年的辛勤,成员吃了第一口本地种植的米饭,甜在心头。(蔡正邦摄)

饭香扑鼻而来

农舍的饭桌上放满卤水鸭、茄子蒸鱼、粉肠,还有成员秘制的鸡翼⋯⋯此时,May姐端上刚煮好的八乡米,一打开盖,饭香扑鼻而来。大伙儿雀跃地围在桌边,接过一碗碗载著汗水的米饭,举起筷子,吃了一口复耕的八乡米。

“一世人无食过嘅质感,烟韧、好味,食𠮶啖饭嘅时候,会谂返起由开荒至拎住碗饭,好多片段走返出来,只不过系五个半月的事,但好似过咗好耐。”成员Marina如是说。

一世人无食过嘅质感,烟韧、好味,食𠮶啖饭嘅时候,会谂返起由开荒至拎住碗饭,好多片段走返出来。
城市米农Marina

半年汗水种百斤米

由二月中开荒,至八月底碾米,八乡小队租用新菜园村附近的一片农地,由零开始,边学边种,坚持全人手除草、犁田、除虫,只用天然鸡屎肥,花了半年时间,挥洒那么多的汗水,第一茬终于生产了111公斤的白米。他们只望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地,一小步一小步地实践土地复耕,宣扬保育自然的讯息。

八乡第一茬的111公斤白米,部分分给成员,部分用作慈善义卖。(蔡正邦摄)

全港近3000公顷休耕土地未被破坏可复耕

根据渔农自然护理署资料,截至2013年,全港共有4,523公顷农地(不包括鱼塘),当中只有729公顷属于常耕农地,其余3794公顷为休耕土地。根据本土研究社的最新研究,全港有1,192公顷的新界乡郊土地因被填土破坏,改成露天货仓、车场、货柜场等,沦为“棕土”,若原为农地,未来难以复耕。与其任由更多农地被破坏,何不鼓励复耕?

采访手记:劳动过后 吃过收成的感动⋯⋯

米香扑鼻。(蔡正邦摄)
新修订下,精米(包括白米)镉含量,最高含量会由每公斤米0.1毫克,放宽至0.2毫克,有关规定与内地相同。(资料图片)
磨掉的米壳变成米糠,是营养丰富的肥料。(蔡正邦摄)
白米入袋包装。(蔡正邦摄)
用麻绳系好,大功告成。(蔡正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