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三十年战事 创始人施永远:就像鲁迅写《阿Q正传》

撰文: 大学线
出版:更新:

2019年开始的反修例运动历时十个月,社会分裂,谩骂不断。怎知一波未平,一波再起,一场世纪疫症牵连政治,无力、悲哀、怨恨交织堆叠。在压抑的环境下,香港电台节目《头条新闻》以嬉笑怒骂的方式谈严肃的时事,一吐社会闷气。
《头条》1989年启播,至今屹立31年,首代主持人吴明林和黄志强穿着西装,正经八本地介绍节目,多番转变,嬉笑怒骂的风格逐渐成形。作为香港独一无二的嘲讽式电视政论节目,《头条》向来面对不少政治压力,最近被警务处处长邓炳强和前行政长官梁振英公开投诉,再度成为政治漩涡的焦点。走过风风雨雨,《头条》这次又能否幸免?
记者│邹仲婷 林玉霞 编辑│梁家正 摄影│梁家正

▼▼▼《头条新闻》与政府角力的事件簿(部分)▼▼▼

+8

《头条》启播以来,以独树一格的表达手法,加插流行曲讽刺时弊,开启政论节目中的先河。尖锐的评论历年招来不少高官权贵抨击,回归后不久有全国政协委员徐四民批评节目“阴阳怪气”,港台员工受薪于政府却倒戈相向;2001年中共官媒《人民日报》指责节目将香港政府比喻为塔利班政权,散布对政府的不信任;今年2月邓炳强去信广播处长梁家荣投诉,梁振英亦在脸书发文,二者皆指《头条》中“惊方讯息”的环节抹黑警队。

(编按:2020年5月19日通讯事务管理局裁定《头条新闻》讽警污蔑、侮辱警方,向港台发出警告,港台表示完成播放本季《头条新闻》后,将暂停制作该节目。)

政论节目的先河 欣然接受各界批评

前助理广播处长施永远在港台工作逾30年,直至2015年退下火线。他从编导做到监制,是《头条》创始人之一。他参考外国政论节目如英国嘲讽政坛的情景喜剧节目《首相你想点》(Yes, Prime Minister),和擅长讽刺的脱口秀主持人David Letterman启发,再将时弊与音乐互相结合,诞生出《头条新闻》。忆述当年,他形容节目编采颇为自主,多年来都是以主持和监制组成核心小组撰稿,监制在最后把关,检视是否有违传媒法律或触碰道德禁区。每集的制作时间并不充裕,完稿时间都在拍摄前24小时内,而且短短20分钟的节目就要囊括一周的国际及本地时事,但他形容,再忙再累,也要坚守由他订立的节目原则——资讯准确无误、内容笑中有物、不作人身攻击等。

八九十年代社会动荡不下现在:八九民运、九五政改、九七回归,大时代下政治争论紧张激烈,施指《头条》以幽默讽刺让观众放松紧绷的神经:

好像一枝针刺进过热头脑,让大家冷静下来思考。

初期《头条》的风格比现时内敛,除了主持人谈笑风生、互相揶揄,还有正经的时事访问和社论摘录。如今幽默讽刺的风格发挥极致,施指是因应时代的转变,加上港台已有其他“正经”的政论节目,他形容《头条》就像“鲁迅写《阿Q正传》,用第二个方法是表达不到的。”

尖锐讽刺的背后,就得面对投诉所带来的一个个风浪。提到节目备受批评,他在记者面前用电脑翻阅当年的报道,面对投诉,他会细阅投诉内容,比喻监制就是回应投诉的“发球者”。当年节目被前政协常委徐四民数次批评,指节目风格“阴阳怪气”,徐四民更曾接受《头条》访问时批评:“全世界没有一个政府电台跟政府政策是对立的。”施永远每次都会亲自执笔回应批评,他认为投诉本身并不可怕,有投诉、有回应、有讨论,才能体现新闻自由。他在2002年更特意邀请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分析节目内容及路向,收集观众的正反意见。施永远将历年的投诉和回应信件都保存在电脑中,他因长期写稿导致手指不灵活,但谈起投诉,他为了翻查昔日资料,仍愿意提起指头敲打键盘,认真回答记者提问,可见他当年处理投诉时的一丝不苟。

数著一宗宗的投诉,批评节目与政府倒戈相向,屡次要求停播,他又引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引,公共广播机构其一的使命就是要节目多元化,并补充若然《头条》是港台唯一的节目,这才有问题,但港台节目种类众多,他指《头条》仍有存在价值:

《头条》的表达手法是自由的基石,要容许言论自由和多元化的表达。
+7

全方位打压 前所未有

《头条》自反修例运动起一直走在风口浪尖,讽刺时弊力度有增无减。在2月,节目中由王喜主持的“惊方讯息”的环节,被警务处处长公开投诉后,不少政界人士如政协委员彭长纬等都出面批评,指节目低俗、抹黑政府部门、影响市民的道德观念,要求停播。以“太后与小豪子”一角为人熟悉的吴志森和曾志豪,任《头条》主持逾13年,又如何看待种种政治威胁?

这次打压是全方位、前所未有的。

吴志森形容从未经历如此“穷追猛打,感觉不见血、不罢休”——先是警方两封公开投诉信,后再去信通讯局,该局则向香港电台询问,要求港台巨细无遗地交代每一个“笑话”的来源,其后政协委员彭长纬面见广播处长梁家荣,香港电台顾问委员会亦成立工作小组调查,高调介入投诉事件。吴志森认为这次顾委会干预港台运作的行为已僭越其原有职能。

港台架构内有两个咨询组织,分别是1993年成立,由港台委任的节目顾问团;及2010年成立,由政府委任的顾问委员会。《香港电台约章》列明顾问委员会职责包括“听取有关港台节目编辑方针、节目标准及质素的投诉报告”,但施永远表示,同为顾问组织,以前由港台委任的顾问团甚少讨论至节目内容的层面,他们主要关注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例如需动用公帑兴建新大楼等,而讨论亦只会私下与管理层进行,不会面向公众发表意见,如今由政府委任的顾委会高调介入投诉风波,是前所未有的。

2016年,陈建强掌管主责为港台编采方针提供意见的顾委会,外界会否进一步影响港台编采自主。(吴钟坤摄)

自我审查的挣扎 一百分小心抵抗压力

警方的投诉曾一度把制作团队压得喘不过气,曾志豪忆述一次在讨论剧本的会议中,有别以往的高效率。两位主持、监制及其他幕后工作人员长嗟短叹、摇头叹息,在办公室来回踱步,不知如何下笔,恐防又有谁投诉。访问中,曾志豪无奈地在桌上比划一条条虚无的线,更直言:“根本不知道甚么时候会踩中某人的线。”《头条》成为高官权贵的众矢之的,他坦言在写稿上存有自我审查。虽然节目没有清楚列明“政治禁区”,但涉及港独和主权国家的议题,他们都会份外小心处理,避免有鲜明主张,尤其现时疫情牵连政治,中港关系紧张:

如果不是现在的环境容易被人攻击,禁区也不用划得这么大。

两位现任主持人吴志森、曾志豪面对排山倒海的争议和压力,决意坚守本分。团队虽然一直遵守施永远早年所订立的节目准则,但他们深知坚守准则亦未必能让节目避过纷争,所以只能更小心,再三斟酌字眼:“以前检查十次,现在检查一百次”,反复核对资料准确性,以免招来“灭顶之灾”。

与政府角力 盼成真正的公共广播机构

《头条》首代主持吴明林2014年在25周年隔代主持访问中提到,社会权贵的宽容度有下降迹象:“以前再不高兴也不会撕破脸,同样接受我们访问。”昔日,纵使徐四民与监制施永远立场不一,仍愿意上节目受访。廿年过去,《头条》团队尝试向警察公共关系科邀约采访,惟对方未有回复。今时不同往日,让主持人有感《头条》被标签与政府对立,遭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看待。

引致港台成为火热争议的导火线,可追溯至英殖年代的历史。1984年政府曾有意把香港电台脱离政府架构,惟因成立医管局事宜及后来发生的六四事件,使港台独立计划搁置。但港台一直以政府部门的身分,在不同的缝隙证明它有公共传播机构的本质,包括自愿接受广管局规管、签订界定权责的架构协议,争取港台编辑独立,为市民制作多元节目。对于《头条》经常被批评“用政府钱骂政府”,吴志森解释政府的钱出于纳税人:

作为公营广播机构,港台是需要为市民说话,是市民的喉舌,不是政府的喉舌。

但吴又指,现节目受多方打压,等于将社会的多元和包容性判死刑。

施永远指港台最大的问题是“戴著两顶帽子”,一顶是传媒的帽,另一顶是政府部门的帽。因此港台身为政府部门的广播机构,制作讽刺时弊的节目,才显得如此悖谬。《头条》站在风口浪尖上,面临种种未知,现任主持“不到最后一刻都不会投降”,吴志森亦以口头禅慨叹:“拍到一集得一集,你们看到一集得一集,珍惜啊!”

【本文获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习刊物《大学线》授权转载,原刊于四月份《大学线》,当时通讯局未就上述投诉作出裁决,原文:《头条新闻》的三十年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