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泊车位变身做公园?三藩市政府鼓励市民自发“占领”!

撰文: 吕嘉丽
出版:更新:

车位除了用来泊车,更可以合法地用来玩!美国三藩市规划部门自2010年启动“Pavement to Parks”(行人路变成公园)项目,让社区自发申请将区内的路边泊车位,变成路边小公园(parklet),每个路边小公园都由民间设计及管理。主理此项目的官员相信,改善公共空间可由民间主导,过程亦应民主,政府的职责是令确保过程便民。

每个小公园设计都不同。(San Francisco Planning提供)

商讨如何共建好行成市的Walk 21国际会议正于香港举行。来自三藩市规划署、担任Pavement to Parks主管兼城市设计师Robin Abad Ocubillo,分享当地政府与民间合作的经验。

Parklet这词诞生于三藩市,至今市内有超过60个,而类似的模式已蔓延至美国其他城市、加拿大及墨西哥等地。在三藩市North Beach一间Pizza店前的三个泊车点,已成为了音乐MV、小型演唱会、时装拍照、读诗会的场地,也是聊天、吃Pizza,结识新朋友的地方。而这个地方,不用消费就能享用。

市民决定公园位置并自行设计管理 政府辅助

路边小公园的地点由民间而非政府决定,申请者想将泊车位转为小公园,须先在地区展开讨论,获当地居民同意,亦由申请者自付费用。Robin说希望确保过程民主,他解释,公共空间可以由下而上改善,亦与三藩市本身深厚的公民参与及运动历史有关:“三藩市有一点很独特,我们以表演艺术、公民抗争、示威为名。”事实上,三藩市亦是60年代反文化(counterculture)运动的中心。

不是所有小公园设立的过程都一帆风顺,2005开始时市民都担心少了泊车位,会令顾客减少,亦曾有小公园因为邻近店舖希望保留车位,计划因而告吹。不过,他认为愈来愈多例子展现出设立小公园利多于弊:“而我们的小公园也是由市民自发申请,不是由上而下规划,所以他们申请时都已有一定地区支持。”

政府出版手册 清晰指引便利市民 

在香港,公共空间都由政府划定,而团体想在公共空间申请举办一次性的活动亦不容易。例如社区组织在政府空地办墟市,也需经过多重手续,社区发展阵线计划主任赵羡婷亦曾说,组织者需要自己查证每块地地权及哪个部门负责,而等待政府审批亦需长达数个月,过程繁复。

想向政府申请用地,但跟政府沟通的步骤繁复,会令市民却步。三藩市就出版了“路边小公园手册 (Parklet Manual)”,详细列明申请地点的准则、哪些地点不能申请、写出申请手续,让申请者由前期工作、落实过程、如何保养都有清晰指引。Robin说:“政府的角色是协作,因此我们便制作出一个系统,将程序简化及让市民明确知道如何申请。我们认为帮助社区承担、参与设计小公园的过程非常重要。”另外,政府亦同时负责审视设施是否安全及真正“公共”,让所有人都能使用。

Pavement to Parks主管兼城市设计师Robin Abad Ocubillo(吕嘉丽摄)

Robin称申请者为小公园的“管家”,因为他们需要管理地方,而申请者亦需要面试:“我们观察所得,如果他本身是为个人利益而搞,一定不会成功。他需要是一个真正想为当地人带来一片新空间的人或组织,亦接纳不同群体使用。”现时,小公园的“管家”需要每年付约2000美元,Robin说:“这笔钱不是付给政府,而是用于维持公园的设施及管理。我们尽量将费用降低,希望小店舖亦能负担。”

现时,市民由申请至落实小公园的过程由6至24个月不等,Robin说这因规模而异:“有时候发起人会在社区内发起筹款,争取市民财政上支持计划。”之于小公园能长久维持与否,他认为很大程度上视乎社区内本身的人际网络:“他们需要本身在社区内已有一定的人气,能聚到人,才能够生存下去。我们比较不鼓励本身已缺乏人气的地方设立小公园,因为人气是小公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一些小公园由艺术及设计学院学生设计。(San Francisco Planning提供)

计划源自民间设计室实验

三藩市政府启动的Pavement to Parks项目,其实源于11年前一个街头实验。2005年,三藩市设计室Rebar希望挑战以车为本的城市规划模式,做了个实验:在三藩市繁忙的市中心,他们找了一个空置的路边泊车位,舖上草皮,摆放一张公园式长椅、一棵树及一块纸牌,写着:“如果你享受这个小公园,就在咪表入钱吧。”然后他们就走开,在旁观察。

当时,路人Bela先生入钱后说:“旁边的地租一定很贵,但在市中心,你竟然付出几元就可以租到200尺的地(泊车位)。”其他行人亦加入了,入钱后就坐在长椅上,与停留此地的行人聊天。不少城市规划也是以车为本,在寸金尺土的香港市中心,停车位时租亦是仅仅数元或十数元。Rebar一个实验,却发现市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改变土地用途。这个实验后来蔓延至世界各地,成为国际的Park(ing) Day日。

香港的民间组织拓展公共空间亦有响应,在今年9月铜锣湾记利佐治街行人专用区摆微型草坪、坐垫,书籍等让市民享用。拓展公共空间秘书长黄保杰说,“因为香港《道路交通条例》不容许泊车以外的活动”,路边泊车位的需求亦非常动殷切,所以当天便在行人专用区举办活动。他认为像现时市民对泊车位仍有需求,但需要循序渐进改变他们对车辆需求的想法,例如先在繁忙区域开放几个泊车位作试验,让市民体验没了泊车位也非“洪水猛兽”。

有团体在今年9月,于铜锣湾记利佐治街行人专用区进行试验,把泊车位变成舒适的公共空间,让小朋友玩。(吕嘉丽摄)
小公园成为小朋友玩耍、遛狗及进餐的聚脚地。(San Francisco Planning提供)

小公园令街道更好行 带旺人流

三藩市的小公园的申请者多数为当地的餐厅、画廊或学校,而不少小公园亦由当地的设计或艺术学生设计,将创意带到公共空间,令到城市街道更多元:“一条街道需要有不同用途的空间,而公共空间亦有不同体现方式,他们都可以令到街道更吸引。”马路上多了个聚脚点,除了吸引更多人离开车辆,在街道上步行并歇息,早前费城一项研究亦发现,小公园为附近的店舖带来人流,增加了收益。在街道上加置座位,能令街道更好行,Robin说:“对小朋友、残疾人士,或一般人来说,好的步行街道同样需要有位置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