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德辅道中瞓草地 反转街道的民间实验 上班族:空气好多了
不是如果,亦非天方夜谭,车水马龙的上环德辅道中,今天(9月25日)只剩下行人与电车。有规划师争取16年,成功将德辅道中(文华里至摩利臣街一段),变身200米临时行人专区,市民可随意“占领马路”玩乐去,踢波、睇戏、跳舞,打破香港地运用城市的思考模式。
“非常()德”由健康空气行动、行德(前称德辅道中联盟)与拓展公共空间主办、非常香港策展与400多名市民合办。“德”指德辅道中,而中间一片空白由公众自行填上,想像马路假如变成公共空间后该如何运用,借此让大众重新认识马路使用权——不以汽车为先。
“被禁”文化根深柢固 起初没人敢坐草地
今次活动共47个单位参与,最受欢迎是仿草地地垫,如柏油路上一片小绿洲。行人走得累了便转出“草地马路”沙滩椅躺卧,不需消费换取喘息空间。沙滩椅以外,最初没有人敢坐下,直到第一个人坐下看书,行人陆续加入,聊天野餐“打卡”,甚至直接睡在“草地”。一街之隔有“街头舞蹈教室”,外籍舞蹈老师跳着忘情森巴舞,曲风一转,路过的老夫妇加入跳社交舞,围观的年轻情侣被拉着加入,二人相视而笑,“ONE,TWO,ONE,TWO”,跟着陌生人学起舞来。
市民惊讶竟可在中环遛狗
德辅道中宽约23米,每边的行人路只有约3米空间,歌唱表演位置有大批市民围观,不时仅余一个身位走动,有市民宁愿转入旁边的巷里绕路。刚演出完的街头表演者VINCENT说:“试过在尖沙咀、港道街道表演仲窄。反而行人专区令表演空间扩大,更多人愿意停下听,是好事。”是次活动欢迎宠物到场,家住大埔的陈小姐特意带同唐狗来,“因为从来没想过中环可以带狗散步!难得欢迎狗只。”不过,她逗留一会便离去:“活动吸引太多人,好逼,狗不需要活动,有空间就可以了。”
德辅道中两旁高楼林立,形成“峡谷效应”,空气污染物难以散去。负责指挥交通的义工谭小姐说:“今天的德辅道中很不一样,空气好好多。”谭小姐住在西环20多年,于中环上班,“空气太差,太多车,平时食午饭都不想落街。”她希望若可解决交通安排问题,欢迎设立行人专区,“难得假日中环多些人气。”谭小姐今日指未见驾驶人士有怒气,都非常合作,不过有不少行人表示改道令巴士站搬远,出入较麻烦,亦有不少人主动对她说活动很有意义。
塌棚意外后酝酿活动 16年后成功争取
德辅道中变身行人专区 意念源自一次塌棚意外,主办单位争取近16年,他们形容,200米作为一小步,是为历时16年的倡议跨出重要的一大步。运输署对永久改划仍有保留,并指:“申请人未有对邻近路段交通及公共运输的影响、上落客货需求、楼宇重建或维修时交通安排等事项作详细评估和提出解决方案,以显示有关建议可行。”
不用再纸上谈兵 让公众亲身体验
健康空气行动行政总裁冯建玮坦言仍未知道是次“实验”成功或失败,但不再纸上谈兵,会再收集数据研究,而计划达到初衷,“可以让公众亲身体验,马路除了通勤以外的作用,大家会停下来交流”他指是次得到运输署确认批出“临时交通安排”背后经过多次商讨,虽不知动用多少警力,但自行安排了50名义工,以安全为先,“细节到指示牌都倾好耐。行人路和电车之间都有设缓冲区。”
活动原由毕打街至摩利臣街(1.4公里),警务处指行人与电车相当接近,故基于公众安全考虑,改为文华里至摩利臣街(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