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香港讲广东话.三】《十年》导演欧文杰:在转变中守护广东话

撰文: 赵晓彤
出版:更新:

先后从外地移居香港的李晓晴与庄域飞,同样视自己为香港人,也同样热爱广东话,但他们并没有广东话在香港的地位会变得愈来愈次等的焦虑,而这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导演欧文杰的担忧。
那是三四年前的事了,一天欧文杰来到旺角一个停车场,因不知道如何进去泊车,便请教停车场的中年保安员,他用广东话问──他听不明白保安员回答什么,他再问,原来对方是听不懂他的广东话──对方说普通话,幸好他懂听,才顺利泊车。这是其中一件事,令他留意香港语言环境的变化:原来现在在香港从事服务业工作,已不用懂得广东话?
摄:高仲明
(此为“喺香港讲广东话”系列之三)

那时,他正在构思电影《十年》其中一个故事“方言”的剧本,电影在2015年上映,讲述十年之后,一个香港的士司机因为无法通过普通话考核而难以在香港揸的士谋生,而他的普通话水平甚至影响了他日常生活在茶餐厅喝一杯冻鸳鸯,也因广东话与普通话的用词不同而影响了他与儿子的沟通。

欧文杰其实是能听能说普通话的,但他也感受到城市语言环境的转变为他带来的限制。毕业后,他参与港产片制作,用广东话来写故事得心应手,非常确定每句广东话对白在现实生活就是这样表达,到后来因为大势所趋而要参与合拍剧的创作,他要写普通话对白,但即使他不断浏览内地热门的网上论坛来尝试“接地气”,甚至在内地工作、生活了一段日子,他写剧本时,仍要致电给内地朋友问:“这句对白是怎样说的?”就因为普通话不是他的母语,即使他后来再努力接触内地文化,他仍是对自己写的对白没有信心,不肯定内地人是否真是会这样说话。那么,对方为什么要找他写合拍剧剧本呢?对方大可找其他土生土长的内地编剧来写。

从2015年到现在,时间过了两三年,他看见我城的语言环境仍是向着“方言”预想的趋势发展,再过七八年,他相信广东话在香港不会消失,甚至我城的九成人口仍然懂得广东话,所以“方言”里除了一个外国人、一个侍应,其他人都是懂得广东话的香港人,只是,不再重视广东话的香港,那些好像的士司机一样无法学会普通话的人,就注定被时代淘汰,而司机的十岁儿子——现在出世的新一代,则是非常适应社会的语言政策。

“当初我写《十年》时,其中我有一个很想表达的感觉是,我们这个时代是注定被遗忘的时代,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就是注定在历史的巨轮、转变下被消失,因为对下一代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他们觉得很适应、很习惯,而(前一代人)到底有几适应这种社会转变呢?当然有人是好叻的,但不是好叻的那些就注定是被遗弃的一群。”

他同情那个的士司机,也了解这个角色,因为“他是我来的”,十年后,他就是的士司机的年纪,他们都是社会里的普通人,面对日常生活的种种政策,做不到任何事,“你看见媒体上政府有事宣布而你改变不到,你只可以:嗯,原来在转变,你很努力想做好本分——戏里面他有学普通话,他可能真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做不到,等于我无论多努力学习普通话,我不会写得好一个好好的用普通话讲的剧本。”

电影里的的士司机听见儿子与一群同学用普通话流畅交谈,儿子用普通话叫他ba ba,他感到无奈,但为了生活,他没有停下的士,他只能继续前进,寻找乘客。而我们的社会,也在变化里一直前进——但这些变化真是大众想要的社会前进的方向吗?他负责拍电影,说故事,希望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可以带起更多人讨论:到底我城,是否有些需要我们共同守护的东西?

上文节录自第101期《香港01》周报(2018年3月5日)《喺香港讲广东话》。

欧文杰以外,还有他们的广东话故事: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3月5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1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