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不坏.六】生活即战场 小学生要学交水电费、开缴费灵?

撰文: 李慧筠
出版:更新:

群育学校长大的细路,最后往哪里去了?即将毕业的群育中学生阿明(化名)在漫长的青春期里,都觉得自己是被塞进去三角形里面的一个圆形。当一个圆形长大了,他要怎样将自己嵌进到处都是形状规范的社会?抑或像一些少年,无处可去,犯罪掉进监狱的回路,又或从此消失不见?
摄影:郑子峰
(此为群育学生报导系列七之六)

第五章
教育该长什么形状

东湾的大屿山校园像个绿色丛林。学生穿梭其中,显得尤其细小。

迷路之必须

东湾莫罗瑞华学校老师姚文基有一次带小六男学生到荃湾社区去闯,老师什么也不做,只看顾他的安全。那天任务是认识该区基本生活物价,到劳工处找份能力所及的工作,男生立即想到侍应、油站职员和保安,后来姚那天写道:“一看到应征要求是略懂英文和中五程度以上时,便立即放弃,因为他早已认定自己只能够完成中三课程。”男生来来回回调查了衣物价钱、电话费和房租,之后想要去超级市场却寻不得路,老师又不会主动帮忙,结果三分钟的路,拐了好多个圈。

“会不会太早了点?大部分人和我在小学的时候,每天最大烦恼仅仅是做功课。”姚这样想着。在男生毫不认识的闹市里头,他随便选了一条路,有时问路人却指了错的路,有些人看着他满带不屑,这场迷路,拟真得使人沉默,对于家庭失效或无法融入主流的孩子而言,生活即战场。

宿舍生活叫小学生学会照顾自己。

小学生学交水电费、开缴费灵

“想要告诉他,将来你有机会自己照顾自己喇。”校长卓德根顿了顿,问道:“好残酷是吧?但现实本如此。”他们教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揾楼、租屋,学习计算金钱,如何交水费、电费,寄信去劳工处揾工,去便利店开一个缴费灵。“平时在这个年龄,一般的父母会安排好。但他们好多需要靠自己。”

离开群育学校,意味着离开知道他故事的人们,踏进一无所知、别人也对他一无所知、没兴趣知的场域。如果父母连照顾自己都有困难,他们要怎样照顾自己?在大众目光下,要怎样带着他们的自闭症、过度活跃症活下去?

荃湾那次的小冒险,三分钟的路,最后用了一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男生没有放弃继续向陌生人问路,在超级市场,以学校给予的20元,买了一支眼药水给当通宵保安员的爸爸。

小学生要学习的可能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很残酷是吧?但现实本如此。”校长卓德根说。

有没有一个人值得

姚文基记得有个六年级学生,长得比他还高,以前阿妈带他去流浪,已经15岁的他,12岁才读小三,姚跟他在学校打篮球,高佬问:“我读到中学咩?”16岁才读中一谁会愿意收?后来高佬毕业后升中,一个礼拜不够就退学,随母亲回去澳门了。

就算顺利升学,或在群育中学就读的少年,也有各自的命运。在群育学校及宿舍工作20年的社工Leo(化名)看着很多少年踏入更广更阔的世界去,不再完全受家庭束缚,他们在街外有自己的兄弟姊妹、男女朋友,也可在15岁时选择辍学,从此渺无影踪,他觉得他们选择走什么路,端看有没有一个人“值得”。

他接触的群育中学毕业生,少数入读大学、大专课程,也有部分人明确地发展事业,如旅游、飞机工程、机械和巴士等等,另外大多数出身草根家庭,毕业后就打工,也有离开学校后犯事而坐监。“人需要爱,但他没有这个对象。纵使是一个酒肉朋友,或者女朋友都好。了无牵挂就一条烂命,没所谓,博一博(帮人运毒)有3,000蚊,就去博。”

十年之后,会长成什么样子?

群育不只是群育学校的事

如果群育学生因应大众的意愿改“乖”了,谁愿意承接?卓德根说主流学校愿意收取群育学生的意愿不算高,数字上少于一半,“除非是好弱势的学校,可能因收生不足,或者‘短适’过冷河,有些原校不会说不要个学生。”

“有学校一转介就游说家长‘短适’转‘长适’(即把学籍转至群育学校)。”在东湾,近期20多个新接的短期适应个案,约莫两至三个并未回原校,“原校可能说,你返原校好大压力、好多功课,有时抛下个仔,你搞唔搞得掂呀?”校长说:“但你不会作调适吗?小朋友积极去改变,你是否要因应其需要去改变?”学生和家长本身的意愿亦有所影响,有家长觉得群育学校已然照顾一切,倒不如借词把小朋友留下。

群育学校尽了看顾和教育的本分,那家长和社工呢?如果家长面对照顾的困难,那社会呢?

他见过少数家庭社工将小朋友安置到群育后,六年没探过一次,也不出席会议。“要帮这些学生,单靠一间学校、一间宿舍,做到什么?我教得书、抑或家访、或者家长教育?”他们有举办亲子活动,“但无可能放低教书工作。我们要教好学生,家长教育需由家庭社工去做。我们尝试及早介入,辨识行为情绪问题,还要其他老师、家长、社工一起行动。”

“你问教过一些仔,出世后一声不响消失了,是否觉得徒劳无功,会。但如果我背负太多,精神会崩溃。同事要知自己的角色是照顾小朋友,使他们不会犯事、学到知识和自理。离校后是他的世界,家长要重归自身角色,其他中学、教会、社福机构,社会都要支援。”

他的工作月历上,圣诞假期的会议密密麻麻,东湾还有另一个身份—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有时会到其他学校办讲座,支援老师。前年东湾迁校的争议,他觉得是个契机推翻群育学生在大众眼中作为滋事份子的形象。他想不只是屯门的校长要知道群育学生不等于“闹事、逃学、加入黑社会或性滥交”,还有明年校舍即将迁入的屯门社区,甚至让整个香港都接纳这些细路。现在明显只是个楔子。

十年之后,他们差不多成年。我们找来一个群育中六学生,请他自白自己怎样看“坏”的过去,和他想像的未来。详看下集,或延伸阅读群育学生报导系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