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乌蛟腾私家水塘守护者 唔饮东江水食自家“靓水”

撰文: 柯咏敏
出版:更新:

全港99.9%的人用自来水,这意味着还有0.01%的人正用自己方法寻找水源。城市人用水毫不费力,但身处偏远位置的乌蛟腾田心村,村长李戊兴与居民视水源如命脉,十多年来保护村中真正的“自来水”—从后山溪涧顺流而下的溪水。“饮水思源”于我们眼中是一句口号,李戊兴则视之为己任,天天“睇水”。摄影:钟伟德

“这里的水真系好靓。”69岁的李戊兴倚在溪边的栏杆,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田心村位处船湾淡水湖上方,水源从山上流经村落,再经过照镜潭后到达淡水湖—东江水占我们的食水八成,这意味着余下的两成,部分是从这条溪涧所得。

我们站在溪流中段的小石桥,看见恬静的水慢慢往下流动,穿过桥下的石块缝隙时突然变速往下冲,发出淅沥淅沥的声音。溪水清澈见底,触手可及,鱼群、小虾、乌龟通通清晰可见。李戊兴看见正在畅泳的乌龟,扬起嘴角说:“水靓才会有鱼,这条村食了这些山水几百年了,个个都健康。政府买来的东江水,水质是怎样你也知道。”

李戊兴不用出外时,每天都会观察有没有枯叶树枝掉到溪流里。

“自来水”绝非理所当然

溪流伴随着李戊兴成长,小时候除在溪中玩水捉鱼外,山水更是村中百多人的主要水源。50多年前,村民背着水泥上山,用了数天时间兴建储水库,确保全村供水充足。我们沿着唯一一条路径拾级而上,沿途听得见流水声愈发猛烈。步行了约15分钟,便看到丛林间有条楼梯通往池中。储水池的小石坝高至及膝,池底有大量石块,水色依然清澈,中间的不锈钢滤水盒则能隔掉枯叶及沙石,亦是由村民自行设计及制造。“这可算是我们的‘私家水’了,每年都会清洗一次,外面居住的后生仔会回来帮忙,连80多岁的老人家都会一齐上去啊。”

山水源源不绝地流进村里,但李戊兴与村民并没有视之为理所当然。李戊兴当了村长十多年,除了有会议要外出,大部分时间都会留在村子,每天观察溪流的状态,这亦成为李戊兴多年来的习惯。他指着河底的石头说:“有时溪中碎石会堆叠在一起,就要将它们平均分布,免得太多石块塞住溪水。”他接着带我们到小石桥,低头看着溪边的一捆枯叶,说道:“还有这些会卡在桥下的水管,都要把它们拾起。”

枯叶会飘走,生叶却会沉落水底影响水流;城市人觉得毫不起眼的树叶,在李戊兴眼中却关乎溪水的流动。“见到就执一执吧,好多村民都会做的。”他轻松平常的说。溪水与村民的生活相连,自然会将溪流视为重要资源;但近年爱好行山的香港人愈来愈多,城市人或许认为这里仅是“隐世秘景”或“周末好去处”。

李戊兴早前也在溪边竖立木牌,提示游人要爱惜水源,不要捕捉河中生物。他说:“小朋友下水玩没有所谓,让他们接触一下大自然,但就千万不能影响水质或捉鱼。”他遇过有家长打算将小鱼捉入水樽回家养,就立刻上前劝阻说:“你没有气泵,单是由这里走出村口,条鱼一定会死;这样的话就不能捉。”听取劝告的大有人在,但仍有部分人坚持捕捉,李戊兴语带气愤地说:“赶他走啰,入得来就要尊重,这可算是私人地方来的。”除不准带走鱼虾外,想带来放生也需要事先通知。“这里有三只龟,有只巴西龟是人放生出来的,跟我们讲声就可以。”

田心村的私家水塘是李戊兴与村民的水源,也是他们的命脉。

吃过这方水 回馈这方人

尊重水源,尊重生态,是李戊兴从小与溪流相处学习而来。溪流为村民提供食水,滋养了溪边的土壤。从以前村民耕作稻米田为主,到现在种植果树,李戊兴吃着这方水土长大,希望退休后回馈土地,服务村民。“小时候很穷,原本冇得读书,就是村民请求校董会能豁免我的学费。当时村民帮过我,希望现在能够帮番其他村民。”李戊兴毕业后当上警察,之后在政府部门工作。自十多年前退休,开始在村公所为居民争取应有的设施。

溪流清彻见底,有鱼群、小虾及坑螺,李戊兴说:“水靓才会有鱼。”

由争取小巴线,修剪遮挡街灯的树枝,到清走水中垃圾,李戊兴事事都亲力亲为。眼看溪流上的道路平整,两旁加设了栏杆,这亦是李戊兴积极争取的成果。“早期没有这些栏杆,但现在村中出入的都是老人家,他们不小心掉下去就麻烦了。”溪流旁的一棵树、一块石,李戊兴都能娓娓道出它的故事,除了他乐于处理村中事务,亦源于政府部门对问题不闻不问,教他加倍着紧。

“这里街灯会被溪边的大树遮住;通知树木办又要等申请、视察,我倒不如自己修剪少少树叶。”李戊兴没好气道。在溪流放眼望过去,溪边沿岸均是天然的石块堆叠而起,不难发现有处碎石墙被铁丝网围起;原来数年前因斜坡塌到溪中,严重阻挡水流,李戊兴曾联络政府部门处理,但对方却说是私人地方不会负责,教李戊兴气愤难平。“我叫她入村睇她不入,根本不知道实际情况—现在是政府的地方影响到私人地段,就算我自己找律师也要跟你拗。最终他们安排工程师来视察,然后上区议会等拨款维修。”

四年前,李戊兴终于申请政府自来水,但过程繁琐,至今仍只是接驳了喉管,还未有水表。“又要揾人装喉、验水、等报告出,其实有冇政府水冇所谓,装只是怕万一出面喉管塞或者有意外,都有后备。”

“私家水”是“公家事”

现时田心村几乎每个家庭都使用山水,但每当大雨或刮风,水流湍急就会翻起泥沙,溪水会变得混浊,难道这时就没水可用?李戊兴着我们看看每间村屋的屋顶,说居民会将山水储在水缸,当天气变坏时仍有干净水可用,而溪水则会在数小时内变清。

在旁人眼中,山上的储水池犹如“私家水”,但田心村的村民则视溪水为“公家事”。近年李戊兴与村民重新更换水管,每家均要摊分所需的工程费。曾经有户新搬进村的居民,发现没有自来水后立刻报警。“你搬入村唔识同人打声招呼,自己走去报警,警察都唔受理啦。”李戊兴摇着头,继续说:“水是大家有份,要用就要夹一份,这样很公道。”

拥有天然山水,是福气也靠村民的努力;但气候变幻莫测,会担心山水终会干涸吗?李戊兴不假思索答道:“当然不会,只会源源不绝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