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管理的事故呈报

撰文: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每年,医院管理局透过早期事故通报系统收到超过一万份事故报告。其中许多事故并不涉及病人,例如同事因工受伤、设施损坏、交通事故等等。

过去十年,这个事故呈报数字并没有太大变化,但与其他国家(如英国)相比,他们的数字在同一时期增长了近一倍。这并不意味著他们比我们有更多医疗事故,而是因为他们的事故呈报文化不断进步。与香港相比,英国的事故呈报中,近似差错(即差一点发生但最终没有发生的事故)占比较大。

撰文:医院管理局质素及安全总监黄立己医生

公立医院服务全港九成病人,医管局正不断加强现有风险管理措施,努力将病患的风险降至最低。(医管局图片)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无法深入讨论每宗事故细节。但是,如果我们收到许多类似的近似差错报告,我们将研究为甚么会发生这些事故,例如工作流程设计是否有问题或设备本身是否容易导致意外等。这样,我们便可以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发生真正意外事件影响病人。

虽然我们没有强制要求员工呈报近似差错,但对于一些较严重的事故,以及对病人产生影响的情况,我们则要求员工必须报告。医管局分别于2007年及2010年制定了医疗风险警示事件及重要风险事件政策。现时,医管局将以下九类事件定义为医疗风险警示事件:

1.错误为病人或某身体部位进行外科手术/介入手术程序

2.进行外科手术/介入手术程序后在病人体内遗留工具或其他物料

3.进行ABO血型不配合的输血

4.错误处方药物引致病人永久丧失主要功能或死亡

5.因出现血管内气体栓塞而导致病人死亡或神经损害

6.住院病人自杀死亡(包括当时暂时回家休养的病人)

7.在分娩过程或生产时发生严重事件引致孕妇死亡或严重疾病

8.错配初生婴儿或发生掳拐婴儿事件

9.导致病人永久丧失功能或死亡的其他不良事件(不包括拼发症)

至于重要风险事件则分为可导致死亡或永久受损的错误处方药物,和错辨病人身分事件。

但凡事件性质符合上述定义,员工在识别后便要立即跟进,包括评估病人情况及提供适切治疗和护理;同时需要透过早期事故通报系统呈报,以及成立根源分析委员会分析事件成因及提出改善建议,让相关部门落实改善建议,加强保障病人安全。过去十年,医疗风险警示事件发生机率下降了超过三成。证明这套事故呈报及跟进机制发挥了一定作用。

事故呈报涉及报告自己或身边人所犯的错误。勇于说出、分享经验,才能互相学习,更好地保障病人安全。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要建立和维护这样的呈报文化,才是风险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医管局重视病人安全,会继续培养员工良好的呈报文化,分享经验,互相学习,确保为病人提供良好治疗环境。(医管局图片)

医管局一直鼓励员工主动呈报事故,同时不断优化通报系统及机制方便员工呈报事故。笔者曾多次强调,要求员工呈报并非为了“捉错处”,其核心意义是让同事们从中汲取经验,持续强化专业水准。有时候,事故未必涉及人为失误或医疗程序出错,但我们仍会非常谨慎地看待,希望找出事发原因及总结经验,然后通过经验分享,提醒同事避免日后发生同类事件,加强保障病人安全。

设身处地,不难理解为何有些同事仍然对事故呈报感到迟疑。要让每个人都跨越心理障碍,增加呈报动力,就需要建立一套“免责文化”。免责的责,非责任的责,而是责备的责。笔者重申,免责文化并非指做错事不用负责任,而是我们都不应该向如实呈报事故的同事严加责备。因此,我们会分开处理事故的根源分析和人事问责。根源分析将重点放在寻找导致事故发生的系统因素,而不是追究个人责任。只有修正系统,才能将再次发生类似事故的机会降至最低。当然,如果发现同事对事故负有责任,人力资源部将会严肃跟进并公正处理。

从正面角度看,风险本身并不全然是负面的。有危险就有机会,只要培养良好的呈报文化和免责文化,自然而然便能有效管理风险,让员工更积极面对风险,减少风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管理局。(资料图片)

《香港01》“01医务所”与医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园游。杏林》。

“杏林”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后世以“杏林”称颂医护,数位来自医管局的杏林中人带领看倌园游杏林大观园,透过文字细数杏林人、杏林事,分享个中点滴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