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疗人才双向交流
不经不觉,香港与内也全面恢复通关差不多一年,喜见两地各方面交流活动越趋频繁,包括经贸、旅游、艺术、文化等。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交流范畴,就是关乎公共卫生与民众健康的医疗交流。自从去年初恢复通关后,两地已马不停蹄积极深化医疗交流合作,务求共同提高医疗水平,惠及病人。
撰文:医管局总行政经理(专职医疗)潘绮红
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支持下,医管局于二○二二年第四季开展了“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便利大湾区内公营医疗系统的医护进行专业交流。计划推展以来,已经有10名医生、70名护士、7位中医师和5名放射技师先后从广东省不同城市来港,到各间公立医院交流。
为促进双向互动交流,医管局一直积极与广东省卫健委商讨和筹划派员前往大湾区医疗机构交流学习。医管局早前举办了为期两星期的“粤港放射师及物理师人才交流计划”,共派出14名放射师及5名物理学家先后到访广东省多间三甲医院,包括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深入地了解当地医疗制度、放射科及肿瘤防治的技术发展与病人服务模式。
我与同事们一行人参观了多间三甲医院的不同科室,包括放射科、超声科、核子医学、介入科、影像诊断科等,并与当地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运作。其中令同事们印象深刻的是,三甲医院的放射科分类及分工非常仔细, 医疗团队可以专注有关工作,对相关流程及技术应用亦相当熟练,因此病人亦可尽快接受服务;医疗团队也可以进行科研,成果亦有助提升服务水平。
此外,这次交流我亦留意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地医疗的应用程度相当高,大多技术都是内地厂家或医院自主研发,有效减轻医疗团队大量日常工作,包括辅助医生断症及草拟医疗报告,提升服务效率。这些经验都很值得香港借镜。
香港与内地无论医疗体制、医院管理模式,以至临床治疗、人才培训等,均各有特点及优势。内地医疗行业发展迅速,加上内地人口和病例相对较多,有丰富的案例及教材,两地双向交流绝对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两地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水平。促进双向交流亦有助增进两地医护人员彼此熟悉不同医疗制度的运作,长远有助建立医护人才库。
《香港01》“01医务所”与医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园游。杏林》。
“杏林”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后世以“杏林”称颂医护,数位来自医管局的杏林中人带领看倌园游杏林大观园,透过文字细数杏林人、杏林事,分享个中点滴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