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向前走
47岁的谢先生脊椎有脓疮需要接受手术,术后初期双脚未能自主发力,不能走路,起居生活面临极大困难。正值壮年的他,虽然遇上严重疾病,但他的意志没有被打沉,一直积极接受治疗。住院初期他需以轮椅代步;治疗中后期开始,大埔医院物理治疗师团队协助他使用外骨骼机械人训练肌肉力量,支撑自身重量站立及步行。
撰文:大埔医院物理治疗部资深物理治疗师卓孝伟
外骨骼机械人是一个可穿戴的装置。患者穿上后,物理治疗师会在患者后方操作外骨骼机械人,驱动患者站立及行走。谢先生住院三个月期间接受密集的外骨骼机械人训练。出院时他已经可以在有人辅助下使用助行架作短途步行及床、凳转移。
大埔医院自今年中,将外骨骼机械人康复服务扩展至门诊病人。谢先生出院后可以再到脊髓损伤康复中心,使用外骨骼机械人进行治疗。他一星期接受一次康复训练,目前已经可以自行使用助行架,在室内短途步行。
对于脊椎受伤的患者,外骨骼机械人可以提升他们的机能及独立能力。同时,外骨骼机械人可以准确量度患者行走步数、步姿偏差等,有效监察疗程进度。与使用传统外支架的患者相比,后者需要有一定的体能支撑自身重量,所以较容易疲倦,只能作短距离步行,穿戴传统外支架后步姿亦会比较不自然。
对于物理治疗师而言,以前为脊椎受伤的患者做康复治疗时,我们都要“赤手空拳”,蹲下为患者擡腿,令他们可以踏步向前。此动作重复多次后,连治疗师亦会感到疲劳。有了外骨骼机械人,我们只需要在患者后方操作外骨骼机械人。患者的训练时间可以增加之余,亦保障了治疗师的职安健。
当然,不是每位患者都像谢先生般意志坚定。我们有时也会面对一些经历严重创伤后意志消沉的患者。曾经有一位患者脊髓中风导致瘫痪,他顿时感到生无可恋。但当他来到我们的中心,看见一众“师兄弟姊妹”一起努力练习,感到同侪之间互相支持,逐渐重拾希望,努力接受康复治疗,实在令人鼓舞!
看见患者慢慢重拾步行能力,我们为他高兴之余,亦深深被他的毅力所感动。我任职物理治疗师30多年,每次看见有斗志的病人,都会提醒自己和同事们,连患者也未曾放弃,我们必需更加努力,鼓励患者,一起进步。
《香港01》“01医务所”与医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园游。杏林》。
“杏林”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后世以“杏林”称颂医护,数位来自医管局的杏林中人带领看倌园游杏林大观园,透过文字细数杏林人、杏林事,分享个中点滴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