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裔兄弟齐齐当警察 首位非华裔督察一句话助摒除肤色带来的自卑
20岁巴基斯坦裔青年何沙文和年长两岁的哥哥施志深,是土生土长香港人,他们今年2月齐齐“出更”成为新扎师兄兄弟,施志深驻守较多非华裔人士聚居的元朗区,而何沙文驻守屯门。施志深说,二人通晓粤语、英语、普通话、巴基斯坦本土语言乌都语,还懂得印尼语,加上对伊斯兰教的认识,执行职务时更得心应手。
他们有当上警察志愿,是因遇到一位同声同气的督察,他的一包话令他们摒除肤色带来的自卑,看到发奋就会成功;而警方又有特别招募少数族裔居民计划,成就了两兄弟的梦想。
首位非华裔督察吕文廸到校分享 启发两兄弟立志投身警队
施志深现驻守元朗分区军装巡逻小队第一队,何沙文则隶属屯门分区军装巡逻小队第三队。他们接受政府新闻网访问,道出为何加入警队。
现年20岁的何沙文和22岁的施志深是土生土长巴基斯坦裔港人,祖父辈早已在港扎根,求学时期在天水围区就读主流学校。
两兄弟读中学时,香港首位非华裔督察吕文廸到校分享,启发他们立志投身警队,希望成为下一代的榜样。与此同时,警方推出喜玛拉雅计划,帮助非华裔青少年融入社群和实现成为警察梦想,以提升参加者的中文语文能力和对警队的认识等。施志深和何沙文两兄弟就是经该计划培训后成功加入警队。
非华裔青年因肤色缺乏自信 吕文廸一句话激励两兄弟
何沙文说,不少非华裔青年因为肤色而缺乏自信,认为难与本地人竞争,加上来自低收入家庭,对前途更感迷惘。“在很多香港人眼中,非华裔人士通常从事地盘、仓务等体力劳动工作。”吕文廸督察该次到校分享,令他们看到发奋会成功。
吕文廸告诉我们,只要肯尝试,非华裔青年也有机会在香港有所作为。
去年8月,他们通过面试,到警察学院受训。何沙文体能出众,以7分14秒完成2,400米长跑项目,更打破学院28年来的纪录。几经努力,兄弟二人终达成梦想,今年2月正式“出更”执勤。
通晓5种语言、认识伊斯兰教 有利应对非华裔人士案件
元朗区较多非华裔人士聚居,伊斯兰教徒每逢周五中午,会到区内两间主要清真寺会所进行礼拜。施志深说:“我和同事通常会在该时段到会所巡逻,与非华裔人士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需要,以及近期有否特别事件发生,再向上司汇报。”
施志深表示,兄弟二人通晓粤语、英语、普通话、巴基斯坦本土语言乌都语,还懂得印尼语,加上对伊斯兰教的认识,执行职务时更得心应手。他认为处理涉及非华裔人士的案件时,自己能第一时间取得对方信任;一些少数族裔的女性思想较为保守,他也清楚该如何处理。
邓炳强推行喜玛拉雅计划 助非华裔青少年学中文
协助他们追梦的喜玛拉雅计划,是现任保安局局长邓炳强10年前担任元朗警区指挥官时推行。该计划让非华裔青少年学员学习中文,参加音乐和运动等兴趣班,并练习投考警队的体能测试项目、面试技巧,也有机会参观各警察单位和富中国文化特色的地方,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
现时参与计划的学员约870人,年龄由6至25岁,主要来自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印度等,部份学员本身只略懂中文。警务处元朗警区学校联络主任黄文强表示,学员参加计划后有一定进步,“他们的中文水平有所提升,对香港本土文化和纪律部队的了解更多,自信心增强,对生涯规划有所准备,防罪意识也提高。”
计划自2013年推出以来,不少学员加入警队或成为辅警,也有部份人加入消防处、惩教署等部门。黄文强指,本港非华裔人士的人口持续增长,期望更多少数族裔加入警队。“他们的国家有各自文化,语言、生活习惯,教育和法律方面也跟香港不一样,因此我们很需要他们加入警队,协助我们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