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伦常命案|少数族裔用精神服务5年无增 学者促设专门中心

撰文: 陈葆琳
出版:更新:

目前全港共有24间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ICCMW),根据5年前收集的数据,100名服务使用之中,不足1人为少数族裔人士。有学者表示,目前的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少数族裔的使用率严重偏低,至今并无增加,不论是提供服务的前线社工,仰或少数族裔人士,精神健康服务均会遇到障碍,建议可指定部份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增设专门服务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协助。

有前线社工表示,加强社工服务少数族裔的意识有其必要;另外认为父母感到有压力时:应该要有意识自己处理,想方法令压力得到适当纾缓及处理,以免压力爆煲影响家庭。

▼6月5日 深水埗发生伦常命案▼

学者:求助者只有1%以下属少数族裔

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及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曾经透过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向民间收集资料,2017至2018年少数族裔的总体利用率分别为0.68%。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助理教授关志健说,官方一直没有相关统计,目前正收集最新数据,但以其向服务经营者了解,求助的少数族裔人数并无增加,粗略估计大概维持1%以下,“相比起人口组成,计埋外佣,超过8%系非华裔,但系呢啲服务入面,咁少少数族裔嘅朋友,咁佢哋去咗边呢?”

他认为对于少数族裔人士而言,求助精神健康服务亦会遇到语言障碍及文化障碍,并被家人反对,“畀屋企知道咗佢哋去揾啲华人社会嘅社工去倾,可能涉及家事,可能好严重嘅事……到‘家丑呀嘛’”,加上少数族裔在香港的圈子较小,共同朋友多,求助后令消息传开,或令他们却步。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助理教授关志健指,大部份少数族裔人士并无辅导或“见社工”的概念。(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两大问题:少数族裔无见社工概念 社工无准备服务他们

关志健表示,大部份少数族裔人士并无辅导或“见社工”的概念,如果服务提供者有文化敏感度(cultural sensitivity),懂得与少数族裔人士沟通,向求助者确保求助内容会保密,可令他们安心。他又指,过去曾有实验发现,少数族裔青年很乐意与社工及辅导员聊天,前提是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多使用英语及图画令他们了解服务,“如果我哋能够行多一步做得好啲呢,佢哋就会多咗人肯去接受服务,同埋会得到服务的好处。”

他又提及,过去研究显示,前线社工并无心理准备服务少数族裔,甚或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层,亦不喜欢服务少数族裔,令少数族裔的精神健康不被重视。关志健说:“可以理解嘅,因为冇诱因去做……香港人太多各类嘅问题,未必排到呢样嘢。”他认为,可以参考医院管理局的联网,各大区选取一间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增设主题服务,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协助,并聘请有相关训练及经验的社工辅导。

中大社工系讲师:要让少数族裔知道有精神健康服务

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讲师、曾任前线社工服务超过10年的丁惟彬表示,同意前线社工处理少数族裔个案较为吃力,“但唔代表个个都唔ready(准备)去做,同埋实际上一定要做”,认为加强意识及文化敏感度是有其必要,例如认识少数族裔的习俗及想法,包括家庭观念。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少数族裔群体是否知道有精神健康服务,建议政府可以多作宣传。

丁惟彬指出,父母不和或有心病,较常出现其中一方“拉个仔埋一边”,孤立另一方,导致其中一方情绪不好,甚至责骂子女,令家庭关系愈来愈差,认为父母应该要有意识,得知自己有压力之后,想方法令压力得到适当纾缓及处理,不应该将工作及现实生活所有不快带回家庭,“通常一路死顶嘅话,明知自己好大压力,但又唔揾任何方法去纾缓,例如揾朋友倾偈、揾专业人士求助,咁好正常压力爆煲、失控,做一啲伤害小朋友或者仔女嘅行为。”

大家要明白,其实而家都市人生活好大压力嘅,要揾一个点样去处理自己压力嘅方法,每个人都应该要有。而通常呢个方法其实最好唔系直接同呢个屋企有关,例如揾下朋友,或者有啲嗜好,变咗可以分散注意力。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讲师丁惟彬